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為什麼美國軟體業如此強大?

為什麼美國軟體業如此強大?

2024-09-04 10:09

全球跨國企業多數來自美國,其分公司多半沿用總部使用的軟體服務,造就美國軟體公司獨霸。

根據去年全球前50名軟體公司排名中,逾9成總部位在美國,加州更占了22家。

幾周前谷歌(Google)前執行長Eric Schmidt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演講,除了談到人工智慧(AI)與在家工作的議題,也提到台灣的硬體業實力很強,但軟體業不怎麼樣,引起新創圈與軟體界熱議。

 

在台灣扶持與投資過網路新創的我,覺得台灣軟體技術與人才並不弱,但生態系強度的確遠不如矽谷。不如我們反過來問,為什麼矽谷會成為全球軟體業的新創與投資中心?

 

在過去,我會回答,是資本、人才與生態系的規模差異。但在美國生活、工作與投資近五年後,我有了其他觀點。在服務業產值超越製造業多年的美國,人力是所有成本與費用的核心。只要機器可以取代人工或提高效率,都是個人、家庭與企業願意支付的服務。

 

此外,全球跨國企業許多都來自美國,這些分公司多半沿用總部使用的軟體服務,甚至影響往來的供應商或通路夥伴。而美國軟體公司所擁抱的潛在市場規模,不僅只有美國這個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甚至可說是全世界。若以去年全球前五十名軟體公司排名來看,除三家來自德國、法國與捷克,其他全部來自美國,總部在加州的更占二十二家。

 

讓我們回到矽谷。矽谷在成為軟體新創中心前,也是從硬體起家。但因矽產業、電子業的汙染與高人力需求而外移,某方面成就了日本與亞洲四小龍,也讓早年賺到錢的創業者與投資人開始投資報酬率更高的軟體業。其實一開始許多老牌創投也不敢投資軟體新創,錯過了亞馬遜(Amazon)、Google或臉書(Facebook),直到過去十年獨角獸一隻隻出現,雲端服務造就的SAAS(軟體即服務)與訂閱制模式盛行,讓矽谷創投說出軟體即將吃掉全世界的預言。

 

有趣的是近兩年因為AI興起,軟硬整合變得格外重要,台灣的半導體業再度成為全世界目光焦點。殘酷的事實是台灣的資本市場與客戶市場規模,難以匹敵美國。表面上,要出海服務日本、東南亞或歐洲也都可能是解答;但其實從工具、文化與資本的角度,跟台灣最相近的還是美國。

 

從某種角度來看,台灣天使俱樂部(Taiwan Global Angels,TGA)也是為了了解美國的產業與資本市場,一方面打入美國投資人跟創投、加速器的圈子,另一方面只有跟著走過幾次高速成長甚至出場的經驗,才能夠把台灣的人才與資源,放到美國的賽道上。

 

(本專欄由鄭博仁、詹益鑑、林家振、劉美玲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建構校園新創生態系的關鍵
建構校園新創生態系的關鍵

2024-08-07

如何培育天使投資人
如何培育天使投資人

2024-07-10

美國經濟為何持續強勁
美國經濟為何持續強勁

2024-06-12

投資美國新創的機會來了
投資美國新創的機會來了

2024-05-15

創投是否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創投是否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