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稱為AI妖股的美超微 (Super Micro Computer),先被知名放空機構興登堡指該公司長年操縱會計報告、有「明顯的會計問題、未披露的關聯交易」等重大缺失,接著美超微又發聲明延後提交年報,導致盤中股價一度暴跌26%,《今周刊》早在2024年2月即揭露,美超微在當時風光的背後,曾有一段被SEC指控長期做假帳的「黑歷史」。
《今周刊》1419期報導封面故事「最神秘AI妖股-美超微憑什麼夯」,其中即揭露「美超微爭議黑歷史、財報遲交不實,曾遭美國證交會摘牌罰款」,文中指美超微走出黑歷史、搭上GPU算力列車後股價一飛衝天,沒想到如今財報難產舊事重演。以下為原文重點摘錄:
美超微黑歷史起底:屢次遲交財報 6年前遭SEC重罰摘牌
2018年1月,美超微財務長Howard Hideshima、全球業務資深副總裁Phidias Chou突然辭職,連時任國際業務資深副總裁、也是美超微創辦人之一的廖益賢,也同時去職,當時並一度辭去董事職務。
原來,美超微2017年會計年度年報(10-K報表)無法在期限內向SEC繳交,向SEC要求展延180天後還是交不出來,再度展延180天依舊無法交出,此外,2018年會計年度前三個季度,都沒有上繳季報(10-Q報表)。
對此,某熟悉美國上市公司財務申報的國內會計師認為,就資料來看,可能有內部吹哨者在2017年檢舉公司過去多次提前認列收入、涉及財報造假,上報審計委員會,委員會聘請外部人員調查,因此美超微及其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2017年的年報不敢隨意繳交,背後作業也費時,導致財報「難產」。
遲遲交不出財報,SEC在2018年8月終於下令,美超微普通股暫停在那斯達克交易、轉往OTC交易,並將美超微從那斯達克交易所摘牌(Delist)。
直到美超微在2019年5月,繳交2017年會計年度的年報,同時在2017年年報中更正2015年與2016年年報的財務數字,並對2017年會計年度前三季季報內容做出更正,SEC也認可美超微在補正財報後,加強內控、重新調整管理階層的作為,2020年1月,美超微重新列名那斯達克,普通股才重回那斯達克交易。
不過,事情還沒結束。美國SEC在2020年8月宣布,美超微財報在會計年度2015年至2017年間,管理階層多次為了季底結帳所需,逼迫業務不顧客戶反對、或在客戶不知情下提早對客戶出貨,以便提早認列營收,甚至也發生過將組裝錯誤或組裝未完成的產品,出貨給客戶,卻仍認列收入,同時也有短報支出等多種不當會計行為,SEC並對美超微提告。
面對SEC的指控,美超微雖不承認也未否認,但雙方隨後達成和解,美超微同意支付1750萬美元的罰款,前財務長Hideshima則同意支付總計超過30萬美元的非法所得和損害利息,以及5萬美元罰款;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雖未受指控,但SEC要求他償還會計不當期間收到的210萬美元股息。
這段幾乎等同於被SEC指控長期做假帳的「不當會計行為」黑歷史,據了解,梁見後不僅因此承受巨大壓力,美超微也為了因應投資人可能的集體訴訟,而支付大量律師費。
走出黑歷史 美超微漲勢驚人 多數券商投銀仍持保留態度
在事件落幕後,美超微連續多季的法說會簡報資料中不避諱地指出,那段時間公司營運飽受影響,導致營收成長性落後於市場平均值。
走出黑歷史、搭上GPU算力列車後,美超微過去1年來,聲勢與漲幅都很驚人,然而神奇的是,過去一年來追蹤美超微的券商、投銀卻很少,大約5周之前,《華爾街日報》資料庫中還找不到分析師對美超微的評等統計,即使追蹤美超微的華爾街投行家數已迅速成長至10家左右,對比其他AI股,如輝達、亞馬遜、Google、微軟等,都有三、四十家以上的券商追蹤,研究美超微的券商,真的不多。
而在追蹤美超微的華爾街投行中,巴克萊應是相對較早出具第一份報告的券商,去年9月發出第一份報告時,給出327美元的目標價,今年2月巴克萊出具追蹤美超微以來的第二份報告,已將目標價調高至961美元;美銀則是今年2月中首度啟動追蹤,就給出「買進」(Buy)的評等與高達1040美元的目標價;投行Rosenblatt Securities更給出1300美元的目標價。
梁家怎麼看華爾街愈堆愈高的美超微目標價,外界不得而知,包含梁見後、劉秋菊與廖益賢等內部人長年來定期賣股並執行選擇權回補持股,近期股價跳高,高價賣股後以執行選擇權回補持股的動作頻仍;再者,我們或可從美超微日前宣布將發行為期5年、15億美元可轉債,並在2月23日訂出的轉換價,來一窺端倪。
美超微宣布,可轉債轉換價格為1341.38美元,對照23日收盤價860美元,溢價幅度近56%,美超微在2027年3月1日初次轉換日期生效前,理論上要讓股價超過轉換價格,債券持有者才有意願將可轉債轉為股票繼續投資。由此來看,只要AI成長性的趨勢或想像沒有破滅,美超微未來股價,或許還很有戲。
延伸閱讀:最神祕AI妖股 美超微 憑什麼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