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機器人市場正要起飛」新漢32年不做「me too」…沒富爸爸養出3隻小金雞,拿全球首款國際安全認證

「機器人市場正要起飛」新漢32年不做「me too」…沒富爸爸養出3隻小金雞,拿全球首款國際安全認證

張如嫻

科技

攝影/陳睿緯

1445期

2024-08-28 08:51

00:00/00:00
x1

12年前,新漢毅然踏上轉型之路,從純硬體製造廠變成提供軟硬體整合方案的公司,並分拆出三家子公司。

轉型過程吃苦難免,如今新漢與它養出的三隻小金雞已闖出成績,展望未來有機會也有挑戰。

一隻隻機械手臂忙著組裝零件,地面上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則穿梭在工作站間,運送材料和成品,從工廠中央戰情室螢幕上,即時生產流程、良率一目了然,就連工廠用電、產品碳足跡也能監控管理。打造這樣的智慧工廠,正是工業電腦業者新漢的強項。

 

1992年成立的新漢,不像研華有大股東華碩坐鎮、樺漢有鴻海「富爸爸」撐腰,它從圖形工作站起家、後改做工業電腦,並早在12年前就跨入軟硬體整合,一路轉型,成為工廠智慧化的幫手,更投入機器手臂產業。新漢能走出自己的路,原因是董事長林茂昌32年來,堅持不做「me too」生意。

 

林茂昌不怕與眾不同,12年前毅然發展軟體能力,結合新漢工業電腦 製造專長打市場,就連現在火熱的機器人題材,他也早已布局。

▲林茂昌不怕與眾不同,12年前毅然發展軟體能力,結合新漢工業電腦製造專長打市場,就連現在火熱的機器人題材,他也早已布局。(攝影/陳睿緯)

 

製造業智慧化  轉型軟硬整合

 

「我不喜歡做me too,你跟人家一模一樣,到最後就是競價。」個人電腦(PC)產業出身的林茂昌,打從創業第一天,就立下這個目標。新漢做過伺服器、圖形工作站,1995年微軟作業系統Windows 95問世,效能、價格勝過圖形工作站,林茂昌意識到危機,果斷追上當時PC走向工業應用的趨勢,做起工業電腦,用在車載、電子看板、製造等領域。

 

儘管業績穩定,林茂昌仍不斷思考:「我們還能做什麼不一樣的事?」2011年,「工業4.0」、物聯網概念興起,開啟製造業智慧化的濫觴,代表設備間要互相「溝通」、對軟體的需求增加。看準這項商機,林茂昌2012年決定發展軟體能力,從純硬體製造,轉型為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的公司。

 

然而,一家硬體做了20年的小廠,要怎麼換腦?新漢直接找來一批軟體工程師,「結果沒多久就紛紛離職,一個都不剩!」林茂昌說,組織都是硬體思惟,研發團隊把產品做好才要求軟體工程師除錯,軟體工程師自覺大才小用、組織方向錯誤而求去,但其實在產品研發初期,軟硬體研發人員就得合作,甚至許多應用,一開始就得讓軟體人員主導。

 

發現問題後,林茂昌再找軟體人才擔任主管,並慢慢調整制度、分拆子公司,包括專精智慧製造的新漢智能、布局安控產品的綠基,及從新漢智能獨立出來、研發機器人控制技術的創博;子公司主要鑽研軟體,再由新漢或其他供應商提供硬體,整合成完整解決方案。

 

但轉型遠比林茂昌想的還難。以新漢智能、創博的發展歷程來說,過去機器手臂的「大腦」,即負責手臂動作、移動方向的控制器技術,都被國外掌握,台灣僅掌握機械技術、從事組裝,讓林茂昌決定做領頭羊,「我們異想天開,覺得控制器不難啊!不是硬體上面加演算法就好了嗎?」他沒想到,過程中每年燒掉上億元,新事業成為母公司EPS減項,讓小股東抱怨連連,創博耗時3年才突破機器人控制器的演算法技術,搭配新漢擅長的工業電腦,組成成品。

 

採開放標準  靠高性價比圍攻

 

除了軟體技術門檻高,控制器要更精準,還需大量應用場域實驗,逐步揪出問題、改善產品,因此只要聽聞哪家廠商做機器人、找控制器解決方案,團隊就想辦法攻進去;第6年,機器人控制器才逐漸成熟、看見財務回報,如正崴工廠中1千多隻機械手臂,都採用創博的控制器解決方案,其中就包含硬體及視覺檢測軟體。

 

特別的是,創博機器人控制器採用開放通訊標準,亦即,只要在開放通訊標準下,客戶可搭配不同廠牌的機器人、零件,還能在控制軟體上添加新功能;相較採封閉標準的西門子、發那科等國際大廠,更具客製化彈性、機台之間的通訊也更容易,亦能達成林茂昌想做出的產品差異性。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品牌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就認為,在人工智慧(AI)應用多元化的時代,開放標準相當於機器人廠商可透過疊加軟體為產品「加值」,強化競爭力。

 

這款全球第一個拿到國際安全認證的開放標準機器人控制器,吸引台灣、中國、法國等機器人大廠採用,不過目前機器人產業仍受封閉架構主宰,因此創博先從對機器人動作要求較簡單的客戶或中小企業進攻,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我們得一步步打通,鄉村包圍城市,先讓客戶接受,逼大廠們走向開放標準。」林茂昌認為,這個進程,還需五至十年,但在轉型路上已堅持十二年的他深知,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嘗到甜美果實。

 

今年上半年,新漢稅後淨利小虧九百萬元,DIGITIMES分析師申作昊表示,工業電腦產業受庫存影響,回溫速度較慢,不過預期下半年會優於上半年,中小型廠商則有機會在明年初看見曙光。他也指出,機器人對工業電腦廠而言是重要題材,新漢提早布局、累積技術能量,有助增加競爭優勢。

 

12年磨一劍,新漢三隻小金雞逐漸長大,綠基持續貢獻獲利、新漢智能智慧製造搭上AI風潮,明年業績樂觀,林茂昌指出,機器人也是集團主力業務之一,估計明年下半年將逐漸放量,「機器人市場才正要起飛!」他興奮地說。

 

新漢(8234)

到了現任市長柯文哲任內,洪致文不顧當時台灣興起「白色力量」,毫無避諱地批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是「設計師的浪漫」與「偽文青的想像」,使洪與其他文史團體遭柯文哲戲謔為「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近年所發動的最強大「恐怖攻擊」,是針對亦敵亦友的台鐵局。他在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中感嘆:「這一役非常辛苦,是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上最艱辛的一次。」他口中的戰役,就是他爭取後留下的這片土地:「台北機廠(北廠)」。

 

爭取台北機廠「存活」  炮轟政府「賣祖產補虧損」

 

一九三五年啟用、占地近十七公頃的台北機廠,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之間的精華地段,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台灣鐵道發展史,但台鐵二○一二年將維修廠遷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後,北廠這塊「金雞母」,被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規畫開發為商辦、住宅。

 

眼看北廠即將被政府「瓜分」,著有逾二十本鐵道研究書籍的洪致文,自然難以接受,靠著長期研究的知識,不斷奔走於文資、都審等會議中;他甚至還曾炮轟,政府賣文化資產補貼台鐵虧損的政策是「賣祖產的不肖子孫行為」,字字句句都毫不留情。洪致文的「恐怖行徑」引起公民團體關注,再加上管碧玲與時任立委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大力聲援,逼得文化部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召開國定古蹟審查,十四名審議委員一致同意,將北廠全區列為國定古蹟保留。

 

一路走來,身處體制外的「師範大學地理系洪教授」一向炮火猛烈,被官方視為頭痛人物。但也因為他長期對文資的堅持與執著,一七年文化部進駐台北機廠時,立刻找上洪致文討論,如何運用這項文化資產,並達成設立鐵道博物館的共識;今年八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設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時,洪致文理所當然成為鄭麗君第一個想到的主任人選。

 

接獲徵詢當下,洪致文不禁自問:「我向來在民間發聲,進入籌備處得管理這麼大的計畫,做得來嗎?」但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他太久,他認為,自己長期參與北廠保存、研究,了解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應不會慌了手腳,因此九月十七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承擔這個許許多多人曾經努力與倡議數十年,建構台灣鐵道博物館的重任。」

 

雖然洪致文接掌的是數十年來全心投入的領域,但從體制外的「恐怖份子」轉進體制內,甚至還得和自己過去撰文痛批的政府官員攜手合作,執行保存車輛、規畫鐵道展覽等業務,角色如何轉換調適,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洪致文「交手」超過二十載的台鐵機務處處長宋鴻康就認為,洪致文忽然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未來勢必會比較辛苦。

 

「我好像不是體制內,也非體制外的人,我現在進行的任務,就是這幾十年來做的事啊!」布達儀式隔日,洪致文在同一地點接受《今周刊》專訪,脫掉西裝、身著工作服的他,完全擺脫了前一天的緊張尷尬,對於身分轉換,顯得老神在在。

 

但笑望碩大廠區的洪致文,回憶過去幾年的衝撞,從起初不知能否救回這座古蹟,到能在二○二六年將北廠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仍覺得一切有些不真實:「我從沒想過有這天,我們以為有個地方擺放火車一、二十年就不錯了,怎麼敢想到有機會成立鐵道博物館。」

 

但回到現實,洪致文聊起如何打造他理想中的「活的博物館」時,幾乎不需要草稿,畢竟這些想法,早已深深埋藏在他腦海中數十年。

 

記者安排他在組立工廠拍照時,日本的臥鋪列車車廂、被稱為「藍寶寶」的柴油客車,靜靜地坐落於廠中,廠內的油漬、器具依舊,彷彿時空凍結,不少人希望就此保留原貌,他搖搖頭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氛圍,我希望它們不是標本。」

 

打造「活的博物館」  「被觀看者」也是「目視者」

 

洪致文環視廠房解釋,火車不僅是「被觀看者」,也是連結線型空間的「目視者」,既是活歷史,就需動態展示、會說故事。「你看這幾台藍寶寶,流線型外觀可展現三○年代的設計思潮,二戰後又被配合克難運動變成『克難號』;一九五六年後又轉型為『飛快車』,車上的『飛快車小姐』成為女性在鐵道職場的代表。」

 

  • 克難運動:1950年,台灣面臨風雨飄搖,政府發起「克難運動」,讓社會充滿克難、簡樸風氣,一切從簡、度過難關。

 

洪致文比手畫腳,強調一輛車可講設計、歷史、女性勞動史,展區只需每幾個月更換主題,就可說不同的故事、吸引民眾、穩定收入。「這是台北機廠誘人之處,不像國外只是擺一堆火車的常設展,不是『木乃伊火車』。」他閃爍著期待的眼神,此刻的他不是「籌備處主任」,反像是純粹熱愛鐵道、到處追火車的男孩。

 

儘管擁有豐富的鐵道知識與滿腔理想,但一起推動鐵道古蹟保存的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談到「執著」的洪致文,嚴肅地說,洪致文如何在博物館內把歷史講得有趣,讓一般民眾接受是項大挑戰,「他需把高度知識落到凡間。」

 

但○二年就認識洪致文、現為《鐵道情報》總編輯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認為,洪致文了解全台的文化資產,也長期與台鐵合作,即使籌設博物館得和各方人士打交道,還需緊盯計畫進度,「但他長期嚴謹考據鐵道文史,加上抗壓性高,即使挑戰很大,也能沉穩面對。」

 

就像他在布達儀式宣示:「我相信,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國家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的汽笛,一定很快會響起。」早在這條路線上從未離開的洪致文,才正帶領籌備處「空窿、空窿」地駛進名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那一站。

 

鐵道文化籌備局

▲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中)做出鐵道人員「指差確認」手勢,宣告籌備處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原見精機》六人團隊起家  獨創機器人皮膚征服日本百年大廠
原見精機》六人團隊起家 獨創機器人皮膚征服日本百年大廠

2024-08-21

黃仁勳傳本周來台,所羅門、廣明、慧友、盟立...機器人概念股這檔先飆漲停!15檔「輝黃股」出列
黃仁勳傳本周來台,所羅門、廣明、慧友、盟立...機器人概念股這檔先飆漲停!15檔「輝黃股」出列

2024-08-19

股價、市值15年飆10倍,研華已是全球最大工業電腦領導企業!老謝驚嘆台灣企業落地生根適應力
股價、市值15年飆10倍,研華已是全球最大工業電腦領導企業!老謝驚嘆台灣企業落地生根適應力

2024-04-18

10歲開始打排球磨毅力!文科二寶媽40歲才創業,安勤女董如何從工業電腦門外漢,拚出80億營收?
10歲開始打排球磨毅力!文科二寶媽40歲才創業,安勤女董如何從工業電腦門外漢,拚出80億營收?

2024-03-06

參訪工業電腦大廠,振樺、研華...台商在地深耕,辦公室坐滿印度員工!謝金河:國際化重要一大步
參訪工業電腦大廠,振樺、研華...台商在地深耕,辦公室坐滿印度員工!謝金河:國際化重要一大步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