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大學校園的創業活動?
除了辦課程、工作坊、創業競賽,關鍵還是在「人才」。
八月底即將舉辦的台灣創投年會,適逢創投在台四十周年,規模是近年最高規格,國發會與台灣大學也在近日推出國內第一個校友創投基金,算是為校園新創生態系帶來一份賀禮。擔任柏克萊SkyDeck加速器業師四年、也帶領台灣天使俱樂部(Taiwan Global Angels,簡稱TGA)投資MIT E14創投基金的我,想提出一些觀察與經驗。
矽谷起源其實是在美蘇冷戰時代,彼時的運算科技、網路通訊與材料科學多半是為了軍事與航太科技,但隨著在半導體與創投產業的起飛,各種技術下放到企業與消費者領域,創投媒合科學家、資本家與企業家,成為矽谷新創的成功關鍵,從網通一路歷經軟體、行動產業,直到人工智慧新創都領先全球。
波士頓被矽谷超車二十年後,也在十年前痛定思痛,鎖定生醫領域與硬體科技,仿照矽谷模式,打造了麻州劍橋生態系,持續在全美生態系排名第二,生技新創與投資人密度甚至超越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