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週五(6/21)舉行113年股東會,由董事長蔡明忠親自主持,說明112年營運績效及未來展望。會中多位小股東抓緊與蔡明忠面對面的機會,表達對股利發放有更高的期許。
對此,蔡明忠回應:「這2年來(營收)衰退已經止住」,財務長張家麒則補充說明:「可望有更多子彈(發放股利)。」
台灣大哥大於112年12月1日合併台灣之星,用戶數規模擴大至千萬,運用「Telco+Tech」策略,在5G、電商及家用寬頻三大引擎助攻下,發揮合併綜效,加計12月併入台灣之星的貢獻,112年合併總營收為1833億元,年增6%,再創新高。
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營業利益(EBITDA)為358億元,營業利益為175億元,年增4%,稅後淨利達123億元,每股盈餘(EPS)4.33元,創4年新高。
儘管每股盈餘創下4年新高,但在股利發放的部分卻不如往年有5元以上的水準,因此讓許多小股東頗有微詞,甚至有股東直言:「不管台灣大在台灣電信業界是『大』(業者)或『小』(業者),重點是能發放多少股利。」
電信業營收衰退止血 蔡明忠:台灣大盼重返第一
對此,蔡明忠表達認同小股東看法:「不管大或小,股利為王,但前幾年因為電信市場競爭激烈,營收幾乎都沒有成長甚至還衰退,所幸這2年來衰退已經止住,對獲利有益。」
張家麒則補充說明,台灣大首季的自由現金流轉佳,由於自由現金通常都用在:資本支出、其它投資或股利發放,因此若今年在資本支出與其他投資沒有太大開銷,「讓能讓我們有更多的子彈,在未來能夠分發更多的股息」。
對於有股東詢問蔡明忠對台灣大未來營運的展望,蔡明忠霸氣回應:「希望在3到5年、不要太長的時間內,看到獲利能有長足的成長、重返第一。」至於是不是每股盈餘一定能夠回到第一,蔡明忠則說明「競爭是動態的,我們在進步 人家也在進步,所以現在所有公司都不只求大還有求好。」
面對電信業由五雄時代又重回三國鼎立時期,蔡明忠分析:「應該會看到更激烈的良性競爭,更要用腦力、用公司所有的資源,而不是只在價格上競爭。」
他認為要從價格競爭很簡單,「只要有膽把刀子拿出來自己刺一下,看能不能經得起流血,這什麼人都做得到,但未來的競爭我相信不是靠膽,要靠腦袋、靠智慧,這個應該是所有公司經營者努力的共同目標。」
合併台灣之星綜效浮現 獲利沒有稀釋反而逆勢成長
此外,也有股東問到台灣大併入過往一年虧損10多億元的台灣之星,是否稀釋原有的獲利?對此,張家麒回應:「因為公司發揮很大的努力,讓併購效果優於預期,獲利不但沒有被稀釋且逆勢成長。」
他進一步解釋,根據今年前幾個月台灣大已公佈的營運數字可看出,獲利飛但沒有被稀釋且逆勢成長,從40多億元成長到50億元,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則指出,台灣大在112年締造許多亮眼的經營成果,「首先是合併營收的年成長在業界排行第一,在合併台灣之星後,用戶數市佔率在業界排行第二,與老大哥的差距也大幅縮小,月租型用戶的退租率續創歷史新低。」
蔡明忠也指出,合併台灣之星後減少一套基礎設施用電,透過整併有效降低基地台的重複布建,發揮減碳綜效並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力。
展望未來,將以「價值」創造做為核心,從身處的資通訊產業,以核心專業連結永續思維,串聯集團內金融、電信、數位、零售等多元服務,藉由多領域的策略性投資,拓展5G生態系及科技事業布局,在千萬用戶平台上,開拓更多商機,合併綜效及獲利可望加速成長,為用戶、員工、股東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