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為何現在銀行不只貸款給客戶,還要幫忙做減碳轉型?國泰世華銀細數8年來的經驗及成果

為何現在銀行不只貸款給客戶,還要幫忙做減碳轉型?國泰世華銀細數8年來的經驗及成果

梁任瑋、王子承

科技

攝影/ 陳睿緯

1435期

2024-06-19 09:41

銀行發揮綠色金融影響力,不只是借錢給客戶而已,協助客戶減碳轉型、碳揭露,更成為金融業者的第一要務。

國泰世華銀行

▲(攝影/陳睿緯)

 

國泰世華銀行

 

6月12日,國泰世華銀行與全球最大環境揭露組織CDP共同舉行ESG論壇,並表揚2023年參與商業銀行計畫並填寫CDP環境揭露問卷表現傑出的16家企業。其中,不斷電系統大廠旭隼科技獲「最佳氣候行動獎」;瀚荃、碩天科技、耀登科技獲「最佳碳揭露獎」;另有12家企業,摘下「碳揭露先鋒獎」。

 

永續金融表現傑出,國泰世華成為CDP在亞洲唯一的企業諮議專家。CDP台灣區負責人宋婉瑜表示,CDP近年積極修改「中小企業版」問卷,「打造更加符合中小企業的版本,……評分架構和效力對剛起步或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更加友善。」

 

事實上,國泰世華很早就將綠色授信列為使命,不但在2016年完成台灣首件遵循赤道原則之離岸風電聯貸案主辦銀行,目前離岸風電融資餘額約100億元,太陽能電站的融資餘額,也有近130億元。

 

  • 赤道原則:針對相關案件辦理環境與社會風險分類、評估、審查及貸後管理,除依循國際金融公司之環境與社會績效標準審核,同時參考第三方顧問報告,將審查結果納入信用風險審核與制定授信條件參考,進而強化融資案件之環境與社會風險管控。

 

為了更發揮綠色金融力量,國泰世華也把關注範圍從包含ESG三指標的企業永續授信焦點,由大企業延伸到中小企業。

 

沒有一家企業應該被排除在低碳轉型之外,但在進行永續連結貸款案件時,中小企業往往非金融業者優先關注對象。」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透露,目前國泰世華銀行永續貸款金額約1100億元,且過去兩年,每年成長率約15%。

 

永續貸款客戶中,國泰世華鎖定中小企業,有八成為資本額不高的公司,授信產業包含低碳、基礎建設、高齡與健康、社區與金融包容性、水資源五大類別。

 

國泰世華銀行李偉正總經理(右1)頒發「碳揭露先鋒獎」給2023年參加CDP商 業銀行計畫表現優良的企業。

▲國泰世華銀行李偉正總經理(右1)頒發「碳揭露先鋒獎」給2023年參加CDP商業銀行計畫表現優良的企業。(攝影/陳睿緯)

 

助威新創  甘蔗渣也能變綠金

 

早在2017年,國泰世華就與北市府合作「社會企業優惠融資專案」,透過與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合作,是當時唯一且最早合作的銀行,提供直接保證及低利率貸款,幫助社企獲取營運資金。

 

例如,把甘蔗渣變減碳餐具的知名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公司:鉅田潔淨技術,草創初期面臨缺乏資金挑戰時,便是國泰世華提供綠色授信協助。如今,鉅田不僅材料與產品取得歐盟相關認證,更因擁有英國BSI的產品碳足跡標章EN14067,產品銷往五大洲逾30國,成了台灣之光。

 

為何願意放款給中小企業?李偉正直言,雖然中小企業營業額無法與上市櫃公司相比,但近年台灣有不少新創公司、社會企業都非常具潛力,如果能在貸款或營運轉型上提供資源或幫助,對國泰世華落實永續金融更具有深刻意義。

 

如何發揮海內外綠色金融影響力,是國泰世華壯大綠色金融業務的重中之重。

 

舉例來說,包括2022年承作菲律賓第一件永續連結貸款(SLL)案,便提供約七億新台幣的貸款金額,協助菲國最大民營水務公司Prime Water,當該客戶達到約定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標時,將可獲得利率優惠,為菲律賓金融市場的首件永續連結貸款。

 

  • 永續連結貸款:為了鼓勵客戶重視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銀行給予客戶調降貸款利率的鼓勵措施,並針對不同客戶制定需要達到的永續指標及利率優惠減碼,讓客戶推動 ESG更有行動力,也使銀行更落實執行綠色金融。

 

2023年,國泰世華則攜手新加坡永續能源領導企業Apeiron Bioenergy簽署綠色貿易貸款,支持它用回收廢油製成永續航空燃料等生質、再生柴油。相較於傳統航機燃料,永續航空燃料可望協助航空運輸業減少約80%碳排量。

 

以資金支持授信戶進行綠色轉型,提供利率減碼等經濟誘因,鼓勵客戶增進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及各式汙染,有助企業提升永續表現。截至去年底,國泰世華海內外永續授信餘額逾六一一億元,這個數字還在成長中。

 

「透過綠色金融,金融業的資金可以流向支持永續和環保的產業,同時也能夠帶動有資金需求的企業,開始更加重視永續發展議題!」李偉正相信,在永續授信的路上,秉持利他共好的精神,銀行業也能替企業帶來好的改變。

 

陳志復

▲陳志復表示,由於自身工程師背景,會想鑽研新技術發展,所以才往新能源案場領域延伸。(攝影/吳東岳)

 

安葆國際實業

 

安葆〉跨足再生能源案場  超前衝刺地熱、氫能

 

面板大廠群創的沼氣發電系統、廢棄物處理公司光宇應材的氫氣發電系統、化工大廠李長榮台東投資的地熱發電廠,這些知名案場,都是由一家藏身新北市新店工業區的安葆國際實業興建。

 

近日,安葆在國泰世華銀行主辦的CDP(碳揭露專案)商業銀行計畫中,因設置減碳目標與價值鏈議合(Engagement)表現良好,摘下碳揭露先鋒獎。

 

時間倒回1994年。最早在美國工程公司KBR工作的安葆董事長陳志復,一次回台出差經驗,發現兩岸電力供應不足、常停電,正巧有朋友找他一起創業,其中一位股東本就從事發電機銷售,擁有貨源、工程兩大基礎,他因此辭職,成立安葆。

 

當時安葆從銀行、證券業使用的柴油發電機代理開始做起,受惠陳志復過去的人脈,再加上兩岸該領域同業不多,後來包括鴻海、統一等知名台商都是客戶,更成為護國神山在緊急電力及不斷電的系統整合商,也切進多家半導體廠、晶圓廠。

 

全陽地熱案場除了供電以外,還可用於農產乾燥、溫泉休憩、溫室或水產 養殖。

▲全陽地熱案場除了供電以外,還可用於農產乾燥、溫泉休憩、溫室或水產養殖。(圖/安葆電能提供)

 

幫啤酒渣、汙水「沼」出路

 

談到碳揭露議題,除了半導體客戶會鼓勵供應商減碳,「但其實我們自己是很有自覺的。」陳志復不諱言,公司很早就認知到柴油發電的汙染問題,十多年前就開始尋找其他更「綠」、對環境更友善的供電方式。

 

比如十多年前台北信義區的寒舍艾美酒店興建時,必須配置供72小時緊急電力的備用發電機。當時安葆主動提出用天然氣取代部分柴油的雙燃料系統,除獲興建方採納,該系統也應用在新板大樓上。不過他坦言,因成本比傳統柴油發電機高兩到三成,雙燃料系統並未變成市場主流。

 

所幸,仍積極探索其他發電形式的安葆,機會也主動上門。2019年,面板大廠群創、雲林養豬場大峯牧場等既有客戶、新客戶,都向公司提出設置沼氣發電機的需求。

 

陳志復解釋,面板製程中產生的顯影劑廢水、豬的排泄物皆會產生沼氣,安葆助客戶成功設置沼氣發電機至今,不但發電可自用,更已成功回售給台電。

 

實績與口碑助攻,再幫安葆打開了市場。繼東和鋼鐵與台糖合資公司東糖能源利用啤酒渣轉換成沼氣發電、永豐餘旗下汙水處理廠豐川綠能的沼氣發電,又往地熱、氫氣等更清潔的再生能源案場延伸。

 

舉例來說,安葆與李長榮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全陽地熱,在台東開發自己的地熱發電廠,已在2020年正式商轉、2022年與台電完成併網。「我們從探勘、挖井到設備採購,以及整個建廠的配置、設計,都是我們自己獨力完成。」陳志復透露,目前全陽正進行二期工程,預計2025年完成,整體發電量將達到998MW(千瓩)。

 

不僅如此,看好未來氫氣發電前景,陳志復去年也和光宇應材合作,建立台南第一座純氫發電系統。

 

陳志復直言,光宇旗下台灣綠氫主要處理半導體製程產生的矽汙泥廢棄物,但過程中會產生氫氣,「過去他們會把工業副產氫燒掉,但這樣其實很浪費,現在我們協助公司利用氫氣發電,並順利跟台電併網,申請到了綠電憑證。」他分析,在台灣,每度發電的碳排4百公克以下就算潔淨能源,現在台灣綠氫同單位的碳排更只有20公克。

 

除了替客戶減碳,安葆內部推動了多項減碳政策,如辦公室定期關燈、座位加裝感應式LED燈、更換節能公務車等,此外在採購時也要求供應商提出無有害物質承諾、減碳包裝,及節能運輸過程證明;今年更明確訂出要在2030年達到減排50%、提高綠電產品銷售比率等目標。

 

雖然現在新能源發電案場建置,僅占安葆營收1成,傳統半導體廠用的發電機生意,仍是公司最大生意來源。此外,由於安葆提供的是緊急備用電源,目前尚未被半導體廠納入減碳需求,但材料上也從鉛酸電池轉變為鋰鐵電池,也能減少碳排。

 

「給我們十年時間,讓公司轉型成為小型機載電力供應商⋯⋯,希望未來大家在我們身上看到不同的可能性。」隨著未來許多海外知名企業因環保因素,紛紛宣布不再使用柴油發電機,陳志復也這樣許下新的願望。

 

楊超群。

▲楊超群指出,公司會從最有可能產生效益的減碳工具開始著手,未來逐步推動到其他領域。(攝影/陳睿緯)

 

瀚荃〉物聯網感測器加持  年減21%耗電量

 

走進連接器大廠瀚荃新北市淡水總部,展示廳入口旁竟不是放連接器產品,而是能替工廠節能的感測器。瀚荃在這次國泰世華銀行主辦的CDP商業銀行計畫中,因為填答完整、在同業中表現優異,獲得最佳碳揭露獎。

 

身材高大的瀚荃董事長楊超群回憶,2016年不少先進國家希望品牌使用不危害環境的環保材料、無毒金屬,因此屬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鏈的瀚荃,開始注意減碳議題,也為了降成本,著手研究如何節能。

 

耗能數據上雲  開機異常隨抓

 

「外銷對我們很重要,如果不做碳中和,未來碳費成本最可能會增加6%,但電子業淨利率只有3到4%……。」後來隨著歐洲電信客戶開始要求揭露碳排數據,讓他決定在2021年推動減碳。

 

意識到減碳對企業的重要,楊超群親自兼任公司永續長,督軍進度。他直言,一開始公司內部對相關議題很陌生,「我們全球有6、7個廠、3千多名員工,……光要蒐集碳盤查數據,就已經是大工程了。」為了讓同事有感,瀚荃把廠內海報、電子看板全改成減碳內容,也安排同事上課、了解碳費。

 

與同業最不同的動作是,為了更掌握公司耗能狀況,瀚荃結合過去在蘋果智慧家庭平台上架的物聯網產品經驗,2021年做出可監測電源耗能、環境數據的感測器,用於自家工廠,並搭建自己的雲端管理平台。

 

楊超群透露,瀚荃在旗下7個工廠都安裝了各式感測器,比如在射出成型機台、空氣壓縮機等設備外加感測器,讓公司能監測設備耗電量,藉此判別出包括在等材料、設備卻開機空轉,或是人離開、設備仍打開的狀況。

 

此外,感測器另一項功能,就是偵測環境,透過在廠區、辦公室安裝感測器,定時照明、空調管理,做到分區節能;利用瀚荃的雲端管理平台,也能透過計算耗能轉換成碳足跡數字。

 

為鼓勵內部積極減碳,楊超群把各廠區的減碳數據排名當成工廠廠長KPI,除了激勵大家爭冠,也會請吊車尾的廠區提出改善計畫。光是在2023年,瀚荃台灣廠區的耗電量就減了21%。目前該感測器僅瀚荃自家工廠導入,但他希望將節電方案推廣至同業、供應鏈等中小企業。

 

他也透露,瀚荃目前感測器主要用來監測用電,公司正開發監測水和氣體的感測器,「已經有客戶明講,2030年碳排要減半,如果要在這個產業繼續活下去,就要做,不做就會被淘汰!」

 

瀚荃

延伸閱讀

留意綠天鵝風險,華南銀行靠綠色金融實現百年永續

2022-08-02

永豐銀行以綠色金融,成為台灣綠能產業神助攻!

2022-07-08

推動循環經濟 深耕綠色金融 兆豐銀行舉辦「淨零轉型 兆豐同行」ESG系列講座

2022-01-13

網路革命引爆低軌道衛星商機 ——兼論連接器大廠瀚荃

2021-09-22

兆豐金控推動綠色金融有成,將簽署赤道原則 25年前總投資目標金額超過7500億!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