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牌砂輪廠中國砂輪,究竟是如何經過轉型,才成為現在營收高達八成來自半導體產業,並位居全球第二大半導體鑽石碟、第三大晶圓再生大廠的地位?
砂輪,是由砂粒與結合劑製成的圓盤,可用來研磨、切割、拋光材料,不管是最傳統的木材、螺絲,以及工具機的加工,都需要使用砂輪,可說是再傳統不過的產業。
在台灣成立超過七十年的砂輪廠中國砂輪(以下稱中砂),就是從最傳統的工業砂輪開始做起,靠著蹲了二十年的馬步,不但成功轉型高科技產業,目前來自半導體營收更高達八成,在應用於先進製程的鑽石碟產品上,能與國際大廠3M同場競技,卻不屈居下風,成為全球產能第二大的供應商。
除此之外,中砂也是全球第三大晶圓再生大廠,國際多家知名半導體大廠,都是它的客戶。
受下游西進衝擊 被迫轉型
不過,現在看似風光的背後,卻是中砂不得不轉型的結果。鏡頭轉到一九九○年代,當時,中砂的客戶主要來自於台灣的機械與工具機產業,隨著政府開放中國投資,客戶都陸續西進設廠,時任中砂董事長的林心正擔心未來業務衰退,希望將核心技術的砂輪應用,擴展至其他領域中。
而轉型的兩道曙光,就在此刻出現。在中砂任職二十年以上的執行長謝榮哲回憶,一家台灣半導體大廠,主動找上中砂尋求合作。原來,這家半導體大廠看上中砂應用在玻璃、面板等硬脆材料加工的鑽石砂輪,想把它使用在CMP(化學機械研磨)製程裡,藉以維持研磨墊的效能。認為玻璃與半導體產業特性有相似之處的林心正,最後決定把鑽石碟研發方向,轉往新領域。
另一方面,讓矽晶圓的表面像鏡面一樣光滑,本來就是半導體必要的製程之一。以往相關設備與耗材多是國外供應商,但林心正發現,台灣有廠商開始做起研磨矽晶圓的生意,讓他突發奇想,如果能利用砂輪「輪磨」來取代「研磨」,對客戶來說有更好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