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在3月中宣布給予英特爾85億美元(逾2700億台幣)補貼,加上110億美元(約3500億台幣)政府貸款,也在4月初宣布依照《晶片法案》,給予台積電66億美元補貼(約2100億台幣)及最多50億美元的政府低利貸款。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在金融時報(FT)專欄上表示,美國政府已將其390億美元(約1.2兆台幣)的一半以上,用於《晶片法案》激勵措施,此舉帶動意想不到的投資熱潮。
美國商務部是在台灣時間4/8宣布,將依照晶片法案給予台積電66億美元補貼(約2100億台幣)及最多50億美元的政府低利貸款。
相比之下,美國政府3月中宣布給予英特爾85億美元(逾2700億台幣)補貼,加上110億美元(約3500億台幣)政府貸款。
《晶片法案》激勵措施,帶動意想不到的投資熱潮
米勒在金融時報專欄寫道,美國政府最近向英特爾、台積電、三星和美光提供的數十億美元撥款,現已將其390億美元(約1.2兆台幣)的一半以上用於《晶片法案》激勵措施,此舉帶動意想不到的投資熱潮。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統計顯示,晶片公司和供應鏈合作夥伴已宣布,未來10年投資總額高達3,270億美元(約10兆元台幣),而美國統計數據顯示,運算和電子設備製造設施的建設數量,更是驚人地增加15倍。
在巨額投資下,證明已經是不同的發展方向
米勒認為,早前關於《晶片法案》的爭論主要集中在進度延誤和製造困難,但巨額投資下,卻證明已經是不同的發展方向。
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三星、台積電和英特爾,目前正在美國建造大型新工廠,其中,英特爾將在那裡生產最先進的晶片,而台積電在台灣投產後大約兩年,將在亞利桑那州推出先進2奈米製程。
在慷慨的投資稅收抵免的推動下,德州儀器 (TI) 也正在德州和猶他州建造一系列新的基礎晶片工廠,如果沒有《晶片法案》,這些投資幾乎不會發生。
連實力最強的美國,都無法所有東西100%自製
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指出,到2030年,美國可能生產世界上最先進晶片的20%左右,而目前的產量為零。
米勒在《晶片戰爭》在書中也曾說明,半導體供應鏈橫跨太多國家,所以任何國家想追求技術獨立都是癡心妄想,因為連實力最強的美國都無法所有東西100%自製,更何況中國從軟體到機械的許多環節,都缺乏競爭力。
他提到,若中國真的要追求100%的自有半導體技術,就必須取得頂尖的設計軟體、設計能力、先進材料、先進製造技術等。
米勒認為,中國肯定會在某些環節大有進展,但想以自己力量在國內複製某些半導體技術的成本太高,難度也太大了。
而美國政府正在加速箝制中國在科技上的野心,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因為半導體的用途小從智慧手機,大到現代戰鬥機都有,因此對於國家安全及其重要。
華府有可能在2026年提出第二個晶片法案
不僅如此,2023年華府還把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兩大強權日本及荷蘭拉進來,希望聯手遏制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
華府政策諮詢業者Beacon Policy Advisors資深研究分析師Owen Tedford表示,若美國政府要持續追求本國生產全球兩成先進晶片的目標,華府有可能在2026年提出第二個晶片法案。
他指出,可望代表共和黨出馬角逐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川普,比較重視貿易競爭而非先進科技競爭,但「產業政策當然可以支持所謂『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說法。」
華府一位資深官員表示,行政部門與先進製程晶片業者對於晶片法案的補貼「有非常建設性的磋商」,商務部目前收到業界來申請補貼的總額已經超過700億美元(約2.25兆台幣)。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