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25)
一場地震,震出台灣特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彈性與拚勁,也是台灣身為半導體製造強國的重要底蘊。
隨著先進製程的發展,以及AI巨浪帶出的晶片客製化趨勢,半導體供應鏈的台灣本土軍團,儼然是當前資本市場最具亮度的族群。
4月5日晚間9點23分,台積電發出重大訊息,對於4月3日花蓮大地震後的各項影響,進行「更新說明」。
這是巨震以來台積電所發出的第三次重大訊息,第一次是4月3日晚間11點,強調地震發生十小時內晶圓廠設備復原率已逾7成,新建晶圓廠復原率更超過80%;隔天補充進度:「新建晶圓廠預計在今晚皆可完全復原。」
而在第三次的說明中,除了強調「台灣晶圓廠內的設備已大致復原」,更特別加上這麼一句:「感謝台積公司同仁及供應商夥伴的共同努力……。」
其實,這次地震的芮氏規模雖達7.2,但半導體重鎮的竹科最大震度為5級,南科則為4級;一位半導體業界人士表示,「5級,剛好是在半導體機台可以容忍的上限。」但他也強調,只要晶圓廠有需要,「第一時間,不管是廠務、設備等,相關供應商都會被立刻call回去。」
「從地震發生當天起,我們就動員全人力,晚上、假日加班趕工生產,這段期間可提升十到20%的產能供應。」崇越科技向本刊表示。
半導體設備、材料大廠崇越科技旗下的崇越石英,為崇越與亞洲最大石英供應商日本信越石英合資成立,所生產的石英產品,在半導體先進製程市占率超過8成,更獨家提供台積電日本熊本廠的石英管、石英晶舟等材料。
公司表示,石英屬硬脆材質,在強震中難免會發生石英晶舟、石英管等破損情形,而在地震發生後,除了立即調整工廠生產排程,也全力為客戶進行緊急維修石英元件等工作,「總之,就是盡可能符合半導體客戶復機需求……,要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的運作機能。」
從台積電在重大訊息裡的特別致謝,到半導體供應鏈的火速反應,都貼合著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3月間接受CNN專訪時所說的:「如果半夜發生地震,所有工程師都知道,必須盡快趕回公司。」但在同一則CNN報導中,較被外界忽略的,是來自中經院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的補充:「台灣的處理方式,並不能完全轉移到其他國家……。」快速應變,彷彿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獨特優勢。
一場地震、一份台積電的感謝,震出台灣特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彈性、韌性與拚勁,而這些能耐,不只已是台灣這個半導體製造強國的重要底蘊,隨著台積電與國內半導體產業政策力拚供應鏈本土化,搭配先進製程發展,以及AI巨浪帶出的晶片客製化趨勢,半導體供應鏈的台灣本土軍團,儼然也是當前資本市場最具亮度的族群之一。
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形容:「台廠是快、快、快,我們打游擊戰習慣了,環境練就一身好功夫。」(攝影/蕭芃凱)
亮點供應鏈一:設備
產值超越工具機 後段占全球市場15%
攤開台積電的《永續報告書》,預計到了2030年,「間接原物料」的在地採購比率將達64%,「零配件」則為60%。某業界人士分析,半導體的製程精密複雜,而從台積電專為零配件與間接原物料設定本土化目標來看,設備與材料,就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最有戲的兩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