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市場競爭激烈,LINE Pay也正為申請電支執照做準備。
當玩家陸續加入,補貼策略又失效,台灣業者如何站穩腳步、突破重圍?
拿出手機打開QR code,讓店家「嗶」一下,付款馬上完成,這個場景對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根據研調機構統計,二○二三年,台灣行動支付使用率已超過七七%,無論吃飯、網購、帳單繳費或買基金,行動支付都能派上用場。
行動支付又分為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業者,兩者差別在於,後者只能作為消費者與店家間的代收款平台,不具備轉帳、儲值、提領功能,各項業務也不需要經過金管會核准;前者雖然能提供更多元服務,但業者得先取得營業執照,用戶也必須實名制註冊才能使用。
目前台灣共有一萬多家第三方支付,包含LINE Pay、綠界、藍新等業者,其中以LINE Pay獨霸,雖然只能做代收付,但其用戶數超過一二○○萬、交易額更逾六千億元,狠甩對手。取得執照的專營和兼營電支機構則有三十家,街口支付、一卡通用戶數超過六百萬分別名列一、二,新兵全支付則以四六三萬用戶緊追在後。
今年一月,LINE Pay掛牌興櫃,業界人士指出,若想擴大規模,申請電支執照無可避免。大咖對手出現,街口、全支付其實早有準備,他們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支付市場突圍?未來若LINE Pay入列,超過三十家業者將要競食付款、轉帳、儲值,一年相加高達六四○○億元商機,電支版圖是否會改變?
電支一哥》街口支付
讓管錢功能有感 用戶黏著度翻倍
一五年上線、一八年取得專營執照的街口支付,是全台最大電支業者,截至今年一月,用戶數達六四三萬。九年來,街口經歷「託付寶」爭議、槓上金管會、經營層換血,又持續虧損,二二年董事長梅驊、總經理范庭甄上任後,當年公司虧損就收斂四成,當習以為常的「大撒幣」補貼策略不再管用,他們如何轉型,坐穩龍頭?
時序回到二二年,街口創辦人胡亦嘉遭金管會解除董事長職務後,董事會找來曾是將來銀行執行副總經理的梅驊,與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街口產品長范庭甄共挑大樑。「我們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復與主管機關的關係。」過去託付寶屢踩金管線紅線,導致雙方不睦,范庭甄都看在眼裡,她很清楚,先過這一關,新業務才能順利開展。
由於現行法規對電支業務的規範還不完善,得仰賴業者與主管機關討論、共同制定,於是,相較胡亦嘉的強勢作風,范庭甄與梅驊則每一季主動到金管會報告業務近況,針對主管機關的疑慮一一改善,即使是既有業務做調整,也會優先尋求金管會建議,果然,業務推動的速度大幅改善。
有了主管機關支持,兩人下一道關卡,就是優化公司營運和財務狀況。他們盤點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在沒有推動新服務時,就節省行銷資源,根據街口財報,二一年還有超過三億元的推銷費用,二二年已降至一.九億元。范庭甄還發現,產品毛利率一直呈現負數,也就是說,交易量愈大,公司就賠愈多錢,這與街口過去的營運策略大有關聯。
轉帳改收手續費 收入進補
對新創公司而言,快點開展業務、搶市占是優先事項,營運效率反而排在第二順位;換句話說,比起公司有沒有賺到錢,拿到用戶和市占率更重要,「但公司如果想繼續成長,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范庭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