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支付業者,被問到「是否導入AI」時,確實有回答「沒用AI」就落伍的心虛感。
但其實對消費者而言,能否迅速有效地解決複雜問題才是重點,而目前的AI,似乎仍無法滿足這點。
去年來的AI狂潮,讓各行各業掀起AI應用的討論。前陣子的一個聚會,剛好跟一位骨科醫師朋友討論到AI對醫療產業的衝擊,他說,有一位病患一直找不到疼痛原因,直到由他診療,用另一種姿勢拍了X光片才照到病灶。「醫療的關鍵是診療,靠醫師的經驗解決病患痛點。」他說, AI判讀很精準,但目前仍無法從症狀中判斷如何診療。
這個小故事,也觸發了我對AI應用之於行動支付的想法:光是一項金融科技創新,並無法迅速改變消費者行為。
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說「我們總是高估未來二年的改變,卻低估未來十年的改變。」 早在一九九九年,台灣就有最早的行動銀行服務,可以透過手機轉帳,當時一度被視為重大技術創新。現在回頭來看,這項服務失敗了,最大原因,是不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