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資對台積電的持股比率逾7成,但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持股比率中位數僅7%;隨著台積電漲幅超過60%,外資券商開始將目光移向這些供應鏈公司,可望帶動其股價表現。
美國總統拜登於二○二二年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隨後在出席台積電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上說:「美國製造回來了!」事實上,他應該說:「台灣在這裡!」《晶片和科學法案》提供約五三○億美元用於補貼美國晶片產業,一般預期,其中會有很大比重是補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造兩座晶圓廠;這將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之一,讓其他投資計畫相形見絀。
然而,台積電鳳凰城廠飽受成本超支、施工延宕等問題,可以說是跨國文化差異所致;台灣人專注達成計畫目標,美國人則著重勞權、建築法規等。
台積電先進製程居全球領導地位,是台灣的驕傲;但殘酷的事實是,為了維持和捍衛這個地位的最佳策略,是在全球各地建廠,台積電也正在美、日、德建廠。原因在於,這些主要經濟體不會長期容忍依賴單一國家,為其工業、資訊技術和知識產業提供關鍵生產要素;特別是位於地震帶的島嶼,和戰爭風險高的地區。
台積電是台灣半導體產業中最知名的公司,但台灣還有一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支援其發展。蘋果的第一款iPhone,是由好幾家公司提供不同技術製造而成;FingerWorks的多點觸控螢幕、AT&T Cingular的無線通訊技術、谷歌地圖等應用程式供應商,當然還有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