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治療疾病,預防醫學更能早一步救命、省下數千億支出,政府有責任帶動預防醫學產業在台發展與茁壯。
西醫在治療疾病方面獲得長足的進步,過去四十年來,人類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從○.四一%降至○.一六%。台灣第一大死因為癌症,這部分的醫學進展似乎不那麼顯著,全球癌症死亡率由○.二一%降至○.一五%;某種程度上,數據低估了醫學發展的成就。在醫療保健的改善下,壽命延長同時也增加罹癌的機率。無論如何,預防惡性腫瘤的發展,遠比單靠治療來得更理想。
對藥廠、醫院,甚至醫師等醫療產業鏈的各方參與者而言,發展預防醫療的誘因遠低於治療疾病。病患治療疾病的支出是醫療產業的大宗收入,比預防的成本高出許多倍。預防醫療降低整體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每年挽救數以千計的生命,省下數千億新台幣的支出,產生龐大的社會利益,更不用說對個人及家庭的好處。因此,政府有責任提供一個監管機制,帶動預防醫學產業得以發展和茁壯。
提供預防醫療服務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或許是相對便宜的基因檢測。目前已知有一定數量的DNA鹼基對(base pair)有週期性突變,會增加特定疾病的風險。許多此類疾病風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可以透過簡單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如調整飲食、規律運動,以及戒菸和飲酒不過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