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力特16年前捲內線交易、負債150億差點倒閉…新董座轉攻車用偏光板,打進雙B、比亞迪,翻全球4強

力特16年前捲內線交易、負債150億差點倒閉…新董座轉攻車用偏光板,打進雙B、比亞迪,翻全球4強

王子承

科技

攝影/蕭芃凱

1416-1417期

2024-02-05 10:41

00:00/00:00
x1

過去曾經負債150億元、面臨債務協商的偏光板大廠力特光電,現在已經轉型成營收七成都來自汽車市場,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德國慕尼黑車展上,不管是歐系車賓士、BMW,或是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競相推出新款電動車。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新車的中控台、儀表面板裡頭,負責調整光源方向的偏光板, 是由台灣的力特光電所提供。

 

力特在全球偏光板廠裡排不上前10大,但若是車用偏光板廠,力特絕對是「A咖」,在車用市場中全球市占8%、排名第四,僅在日廠日東電工、住友及韓廠LG之後,而汽車市場對力特的營收貢獻度,則超過7成。

 

力特董事長趙寄蓉(右)指出,經過10年調整, 公司的客戶、產品線與過去完全不同。 圖左為力特總經理趙輝生。

▲力特董事長趙寄蓉(右)指出,經過10年調整,公司的客戶、產品線與過去完全不同。圖左為力特總經理趙輝生。(攝影/蕭芃凱)

 

面對存亡  強攻高獲利產品

 

力特受惠於車用市場耕耘有成,即使去年偏光板同業苦吞虧損之際,公司還能維持獲利。力特董事長趙寄蓉直言,相比於電視、監視器偏光板毛利率只在3至5%,「做車用偏光板,產品毛利率就是從30%起跳。」

 

不過現在看似一帆風順的力特,是經過十多年調整體質才有的結果。力特前董事長賴大王為了接奇美的訂單,曾在南科大舉擴廠,想不到訂單不僅沒拿到,股本僅17億元的力特,更在2006年背負高達150億元的債務。

 

雪上加霜的是,賴大王也因為內線交易而宣布辭職,趙寄蓉回憶「當時公司沒人願意接手,就連銀行都不願意再資助」,眼看公司就要倒閉,當時身為力特董事、從亞洲化學前副董事長職位退休的趙寄蓉,不忍心就此放手,因而臨危受命接任董事長。

 

不過,趙寄蓉才上任,首要面臨的難關,就是「究竟要擴大經營,還是縮小規模?」在兩岸偏光板業者愈來愈多的現實環境下,他選擇後者,把4500名員工裁到剩近600人的同時,也淡出獲利逐漸稀薄的電視偏光板,並且陸續出租桃園平鎮廠、南科廠,慢慢還債。

 

收掉舊產品線後,趙寄蓉開始思索要往哪些新領域投資,而車用偏光板,就是力特當時選定的轉型方向之一。有別於消費性電子市場競爭激烈、有超過十家業者在其中廝殺,車用偏光板因為技術門檻高、市場規模不大,趙寄蓉觀察「對其他業者來說,吸引力不夠」,只有3家公司在做,產品價格自然會比較好。

 

不過車用偏光板並不好做,比如耐熱度,傳統電視偏光板只需要到攝氏80度即可,但車用偏光板卻需要承受達110度的高溫,若製程、配方不到位,還會影響成像。

 

為了切入新市場,趙寄蓉的兒子、現任力特總經理趙輝生,因與父親一樣都有化學背景,肩負起開發車用偏光板技術的任務。

 

兩岸首家  成功研發車用技術   

 

趙輝生指出,雖然車用偏光板的重要材料補償膜,需要外購,但是力特做了無數次實驗、了解補償膜的特性後,再對補償膜加工,可以讓偏光板耐熱度達到110度,終於做出可用於車用市場的產品,也是兩岸第一家開發出車用偏光板的企業。

 

2012年,力特與台灣面板廠華映合作,打進日系車、台灣納智捷供應鏈,切入汽車市場。後續也交貨給日系模組廠,進入美系車福特供應鏈。

 

力特進入車用市場後,發現產品不但價格好、供應鏈也穩定。趙寄蓉分析,「消費型市場,客戶嫌價格太貴會馬上換掉供應商。但車廠不會同意突然改供應商,因為要重新認證、曠日廢時,車廠受不了。」車用偏光板需求穩定、高毛利的生意模式,正是趙寄蓉心目中理想的市場,而不是同業埋頭苦心開發的高階電視、監視器偏光板,所以力特放棄繼續往大尺寸偏光板的研發布局。

 

除了既有客戶外,力特也持續與陸系面板廠談合作,藉此切入陸系車用供應鏈。趙寄蓉指出,「陸系面板廠過去主要是靠日本偏光板,後來它們希望有其他來源。」因此願意給力特機會,從2018年開始,力特開始打進中國前幾大面板廠的車用供應鏈,車用營收占比也因此上升至兩到三成。

 

面板產業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宅經濟刺激,曾短暫出現供不應求,力特靠著需求回溫、賣掉南科廠的業外收入,在同年轉虧為盈。不過隨著2022年底消費力道衰退,偏光板又回到過去殺價競爭的常態。

 

然而,經過之前十年的調整,力特已有對應之道。趙寄蓉全面結束低毛利的電視、監視器偏光板訂單,直到去年為止,電視產品線營收占比從七成降到只剩兩成,產線多轉做車用訂單,車用營收成長,更帶動力特在去年第二季起重回獲利。

 

偏光板業界指出,力特是台灣業者中投資車用市場最久的廠商,再加上它的染料系偏光板,具備耐高溫、高溼特性,所以很早就被導入車用市場。不過,一名關注力特的本土券商法人也表示,偏光板屬於一直會被「壓價」的零組件,力特未來需要持續轉型,才能應對挑戰。

 

談及未來規畫,趙寄蓉表示太陽眼鏡、抬頭顯示器等偏光板新應用,也開始成長,力特並轉投資硬體資安IC設計公司。歷經多次轉型後,力特在車用市場深耕多年有成,成為其他競爭對手短期難以跨越的障礙。

 

力特光電

 

焦點轉向國際資本市場,張信勵雖對全球股市持中立態度,但也詳述他看到的風險與機會。雖然歐洲股市包括英、法、德等主要市場表現強勢、紛紛創高;但張信勵卻示警,宏觀阻力依然存在。他預期烏俄戰爭局勢仍將延續一段時間,此外更有兩大逆風,「首先,歐洲央行的升息循環仍未走完,不像聯準會升息已觸頂;其次,歐洲央行持續升息的同時,經濟衰退的風險猶存,儘管已經不是半年前分析師預期的那種嚴重衰退,但歐洲確實仍面臨挑戰。」

 

今年,中國挾解封之勢欲谷底反彈,但原本備受期待的經濟重啟,卻似乎陷入整體表現不如預期的「冷復甦」,不僅內需動能仍偏弱,青年失業率更不斷加劇。對此,張信勵解釋:「疫後經濟重啟的路徑本來就是非線性的,路上會有顛簸,歐美重啟時的狀況也和當前的中國如出一轍。」因此他雖然中性看待全球整體股市,卻依然對中國樂觀,因為「看到一些深具吸引力的加碼機會」。

 

通膨

 

新興市場受惠「再全球化」 

美中今明年表現不同向

 

因應美中脫鉤,近年許多企業紛紛執行所謂「中國加一」策略,將供應鏈移出中國、落腳他處。針對這種態勢,張信勵評論,世界經濟不會就此走向「去全球化」,而是將迎來「再全球化」。他解釋,「北美與西歐企業不是要將供應鏈全部搬回國內,只是要確保供應鏈面對未來潛在衝擊將更有韌性。」因此也預期在分散供應鏈風險的張力下,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地區將是主要受惠者。

 

他補充,對中國來說,這其實可視為一個自然過渡,當經濟體邁向中等收入,經濟成長應會更多由消費驅動,不再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成長速率會放緩,但成長品質會上升」。

 

張信勵預期,美國與中國的表現,在今年與明年將會展現不同的軌跡。「美國的增長在今年下半年會放緩,但中國將加速增長。但若展望明年,美國經濟將開始加速增長,而中國的增長將趨於穩定、接近五%的水準。」結論就是,下半年歐美仍疲弱,但中國的表現強一些。

 

談到新興市場,張信勵認為印度相當值得注意。不像中國正迎來人口老化逆風,「印度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持續享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具備人口結構優勢的印度,「將是未來最有機會實現六%以上年複合成長率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同時從估值角度來看,印度股市「雖然已經不便宜,但也尚屬合理,並未高估」。

 

日本也是今年亮點,不僅股神巴菲特大表樂觀,日經指數近日也刷新一九九○年代泡沫經濟以來高點。張信勵認為,除了合理的估值與樂觀的成長展望,日本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是關鍵。「在聯準會、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澳洲央行等主要央行相繼升息之際,日本央行卻始終維持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違抗潮流,為股市維護了重要的資金動能。他預期,央行寬鬆態度將維持更長一段時間,因此看好日本具投資吸引力。

 

從中國、印度到日本,張信勵表明高度看好此刻的亞洲市場。但樂觀之餘,下半年市場有哪些重大風險須要留意?張信勵認為,以美國來說,目前市場關注的商業地產信貸狀況確是核心問題。不過他也聲明,商業地產是一種組成多元的資產類別,橫跨不同產業、地理位置,未必能完全一體看待。

 

聯準會12 月會議目標利率達成機率圖

 

科技、能源有根本性變化

債券報酬將優於過去十年

 

從全球角度來看,張信勵則直言,地緣政治的無法預測性將是最大變數。「我們覺得自己有精密調校的經濟模型來掌握經濟輪廓;也覺得自己對貨幣與財政政策都有深刻的理解;唯獨地緣政治,是本質上無法預測的。因此,若有什麼因素導致我們的預測產生大幅偏差,那肯定會是地緣政治,而非總經事件。」

 

放眼中長期未來,張信勵指出在科技、能源、醫療與消費等方面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影響世界經濟。首先,人工智慧近期的快速突破,已引領全球風潮,變化之劇烈「感覺像是革命」。其次,氣候變遷帶來再生能源轉型、脫碳與淨零碳排趨勢,永續性投資、綠色債券、影響力投資等,將改變投資生態。再者,疫情刺激各國加碼投入醫療基礎建設、人口老化迫使各國拉升社福醫療支出,這兩點將為醫療產業帶來機會。另外,千禧世代帶來不同的消費形態,也是企業需面對的新挑戰與契機。

 

張信勵強調,通膨不會輕易褪去,「雖然我們說今年通膨會趨緩,但仍有許多結構性趨勢會讓通膨保持頑固。」他舉例,像是全球供應鏈重塑、全球人口老化,以及能源成本上升等帶來的通膨效應,都不是科技進步的通縮效果能獨自抵銷的,勢必將迫使各國央行將名目利率長期維持在相對高的水準,「過去十五年,人們習以為常的低利率環境將不復見。」

 

因此,他預期未來十到十五年,固定收益的報酬將高於過去十到十五年,同時波動性將低於過去十到十五年。而相對於非投等債券,投資級別的債券更為看好。

延伸閱讀
轉型亮點》錸工場七成以上長者失智  美甲、烘焙卻能自己來  解密光碟廠裡日照中心的「放手哲學」
轉型亮點》錸工場七成以上長者失智 美甲、烘焙卻能自己來 解密光碟廠裡日照中心的「放手哲學」

2024-01-24

車用市場布局發威、利基產品切入見效 華新科營收創新高 下半年續旺雙關鍵
車用市場布局發威、利基產品切入見效 華新科營收創新高 下半年續旺雙關鍵

2021-07-14

偏光板大廠明基材料的新嘗試 為什麼選擇機能外套?
偏光板大廠明基材料的新嘗試 為什麼選擇機能外套?

2020-11-19

斥資76億!新唐買下Panasonic,進軍車用市場再添助力
斥資76億!新唐買下Panasonic,進軍車用市場再添助力

2019-11-28

達信要靠3D擠進偏光板二強
達信要靠3D擠進偏光板二強

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