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只要你創業我馬上投資你5億!」三鼎生技董座歐耿良:當時我心想,他要不是騙子,就是家裡開銀行

「只要你創業我馬上投資你5億!」三鼎生技董座歐耿良:當時我心想,他要不是騙子,就是家裡開銀行
(圖片來源:歐耿良)

2024-03-06 17:00

他不僅是臺北醫學大學最年輕的院長,也是臺灣第一位非醫學背景出身的牙醫學院院長;同時將工程背景與醫學跨域整合,於2006年成功開發出臺灣第一支人工牙根品牌;也是醫學大學第一位榮獲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得主。

在北醫大,時任主任的歐耿良帶領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生醫器材研發轉譯,包括3D生物列印,建立完整的生醫器材及生物性3D列印系統。這一項技術,讓歐耿良締造全國生技類最高金額技術授權案、國科會投資報酬率最高技轉案,也成為臺灣第一家從學界衍生的生物3D列印新創公司董事長。 跨足學界和業界的歐耿良,在學術研究、研發與技轉上的殊榮不勝枚舉,但坐在汐止科學園區、帷幕大樓辦公室內的他,談及創業過程,卻好似在講別人的故事般輕鬆,甚至淡然的說:「第一名或最年輕,對我來說那一頁已翻過去,已成歷史。」

 

比競爭對手多一步

 

3D生物性列印是三鼎生技目前業務主力,目標就是發展器官重建,以3D列印技術為基礎,從口腔與顱顏重建為出發點,導入生物墨水(BioInk)、多元影像重建技術,發展顱顏顎面重建的精準化高階醫療器材,鎖定全球牙科市場需求量最大的三大產品,包含骨形者骨替代物、戴立美透明矯正器,以及齒再礦化/充填系列產品。

 

但歐耿良眼光更前瞻,把中長期目標鎖定在複合醫材開發平台,自主研發軟組織重建產品,因此,三鼎以臺灣少見的經營方式,同時大膽切入新藥及醫材開發。目前,在醫藥軟組織方面,自主研發治療禿頭的「毛囊重建技術」,發展毛囊幹細胞,透過3D列印出一顆顆毛囊種子,再進行有毛囊皮膚的重建。 器官3D生物性列印一體適用,他以肝臟再生為例,如果肝癌切掉1/3,就算已經不是原來形狀還是可以存活,這說明人類生存要件是五臟俱全,而非形體框架,生物性列印技術則能維持人體器官功能,還可以任意改變其形狀。 

 

把技術做到接近藝術的境界

 

歐耿良所研發的專利技術之超越他人,正如同他一路走來的「破框」之旅般亮眼。 藉由3D生物性列印協助器官重建,最困難之處,就是要如何精準的把組織細胞列印出來,還要維持功能。

 

「這就是門檻,我們的技術可以做到手術後快速癒合,」他點出三鼎技術關鍵,「功能化處理,聽起來好像很簡單,而我們的核心祕訣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做到比其他競爭對手多功能性,盡可能達到百分百精準度,接近藝術的境界。」  言簡意賅但卻很寫實,許多技術到最後就是藝術。  他也一邊拿起牙齒模型、一邊解釋,人體骨頭是多孔型的,如同網子,所以塗上去的材質跟人體體質愈接近,相近性就愈好,結合性也會更密合。

 

技術獲青睞,走上創業之路

 

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的他,到北醫大不過短短6年時間,就擔任口腔醫學院院長,起初只是為了籌措改建大樓的資金,博士期間就有產學交流經驗的他,尋覓生醫界企業家時遇上了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

 

「結果他看了我的技術,反過來跟我說:『你自己創業,公司股票上市可以替學校創造財源或賺了錢回饋學校,要蓋幾棟就蓋幾棟!如果你願意帶領團隊將專利技轉創業,我馬上投資你5億元。』」歐耿良回憶道。 

 

人生之路總是破框而行

 

那時候,他想想好像也有道理,但當下並沒有答應,到了第4天,路孔明的資金就到位。

 

「路董事長告訴我,5億都準備好了,當時我心想,他要不是騙子,就是家裡開銀行,」原本歐耿良只是準備募款蓋一棟口腔學院大樓,卻變成募到一間公司,起初只想向企業家募款2,000萬元卻獲得5億元,整整高於預期25倍。「人要因運而生,趁勢而起」,時任北醫大董事長李祖德的建議,成了歐耿良從學界踏出去的關鍵,當然,前提是要有底氣,那個底氣對於歐耿良來說,就是專利技術。

 

為什麼機會總是出現在歐耿良手上,而不是別人? 「我常跟學生講,抬頭要有底氣,低頭要有勇氣。一如上臺領獎時要有底氣,因為你的努力值得;當時有人願意投資我,也是有計算過的,我的一個專利有辦法賣一億元,」歐耿良話語中,盡顯一股底氣。說他的人生之路總是「破框」而行,不無道理。 

 

(圖片來源:歐耿良)

 

成功,除了貴人還需要小人

 

「創業是每一天、每一夜的一件事情,還要背負員工生計,」歐耿良滔滔不絕說著自己的過去,打從念書開始從來沒有想過會創業,更沒有想過要當教授,小時候喜歡畫畫、還進過美術班,想當畫家,之後因為學的是工程,一度還想當「科技新貴」。「後來念書時當家教、到補習班教書,接著轉到大學任教,變化其實滿大的,」已經到了知天命之齡的歐耿良,難得輕鬆聊著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抉擇,雖不像坐過山車一般起伏跌宕,卻也反映了「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真實。

 

「成功是別人給的,失敗是自己找的,」訪談中總是金句不斷的他,不免令人好奇是否有收集格言的嗜好,歐耿良表示,成功累積了格言,迎面而來暗潮洶湧的冷箭,則是成功的墊腳石。 36歲就成為全國醫學大學最年輕的院長,數不完的得獎殊榮,一度讓人眼紅,「我到科技部開會,大家以為我很有錢,就說不用給我計畫支持。」 「人想要成功除了底子厚,還要小人追殺、貴人相助,」他不因此懷憂喪志,山不轉路轉,沒有計畫、少了經費支持研究,他想辦法自己賺。 自忖擁抱一種無知快樂的歐耿良表示,「一開始的1億5,000萬元授權金,繳交給政府與學校,我自己僅剩3千多萬元,留在研究中心聘人、養人,」他的捨得,無意間也累積了自己的成功種子,也就是團隊。 

 

變則存,不變則亡

 

他稱為老師的李祖德,當時請他當院長,看中的正是歐耿良的人格特質。 當時口腔醫學院「靜極思變」,李祖德告訴歐耿良說:「變則存、不變則亡。我需要一位能改變文化的院長進行變革。」 沒有人脈也等於沒有包袱,加上南部小孩出身、念工程的他苦幹實幹,從教授、主任到當上院長,從學術研究、論文發表到行政開會,他什麼都做,一個人包辦。 也因此,北醫大有個傳說――歐耿良永遠知道誰最早到、誰最晚走,因為他當教授時睡實驗室、當主任睡在辦公室、當院長時睡院長室,而且他身先士卒。 當然也有人唱衰,說他一個月後就會打包走人,但歐耿良不只沒走還成了募款王;也有教授揚言離開,但他篤定對方不會離開,結果也穩定了人心。 

 

自己要先上路,才有同行者

 

在歐耿良身上看不到學者大老或者董字輩的架子,他將自己做小,「董事長是公司裡面最小的,檢調來找的是董事長、勞資糾紛也找董事長,到法院也是董事長去,當然是最小的嘛!」 他是從學校辭掉教職出來創業,也已經把重心完全放在三鼎生技的運營上,「給自己留後路就不會專心,絕對不要捨不得又放不下。」 「我賺錢就分給團隊,大家願意跟我,我就希望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歐耿良的座右銘是「同行致遠,互為貴人」,只有自己先上路,才有同行者,如果我不願意挑戰和勇於承擔,別人也不會願意跟隨。

 

作者簡介

陳培思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擔任《聯合報》、《Career》雜誌記者,著有《林書豪的故事》(商周出版社),合著《全齡顧齒攻略》、《競合力點亮醫療》、《迎向零醫院》、《勇敢不放手》(天下文化出版)。

林惠君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資深媒體人,曾任職於《遠見》雜誌、中央通訊社、《新新聞》周刊,擔任醫藥與財經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

黃亞琪

曾擔任《商業周刊》、《今周刊》、《經理人月刊》等雜誌資深主筆、主編等職。曾獲〈銀響力新聞獎〉、〈台灣醫療新聞獎〉與〈傳播傑出貢獻獎之年度傑出新聞報導〉等獎項。著有《天才IT大臣オードリー・タンが初めて明かす 問題解決の4ステップと15キーワード》、《生命關鍵、健康永續》(發光體出版)等。

朱乙真

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畢業,專攻大眾傳播。曾任《遠見》雜誌資深研究編輯兼記者,《未來Family》雜誌特約主編,合著有《勇闖天涯 翻轉人生》、《關鍵影響力》、《影響力策略》(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追熱愛的夢 走真實的路:創新創業10堂課

延伸閱讀

客人訂了年菜卻在小年夜當晚都還沒收到貨...一次農曆春節的宅配翻車,讓我學會4個創業教訓
客人訂了年菜卻在小年夜當晚都還沒收到貨...一次農曆春節的宅配翻車,讓我學會4個創業教訓

2024-01-31

從創業在喜來登飯店開幕到遷至林森北路...禮德西服林育松聊女兒的接班:在這一行我工作了半個世紀
從創業在喜來登飯店開幕到遷至林森北路...禮德西服林育松聊女兒的接班:在這一行我工作了半個世紀

2024-01-07

創業3年就賠450萬,連親戚長輩都勸收手!29歲工廠領班投身夕陽產業,他如何把「不織布」賣到全世界?
創業3年就賠450萬,連親戚長輩都勸收手!29歲工廠領班投身夕陽產業,他如何把「不織布」賣到全世界?

2023-11-15

軍醫退伍後,他棄公職鐵飯碗選擇創業...童瑞龍:童綜合最早的創院地址,原是大哥退伍前買來自住的家
軍醫退伍後,他棄公職鐵飯碗選擇創業...童瑞龍:童綜合最早的創院地址,原是大哥退伍前買來自住的家

2023-11-02

「如果我離職創業,老婆妳會不會反對?」台積電工程師離職轉行當攝影師:我就是不甘心跟大家一樣
「如果我離職創業,老婆妳會不會反對?」台積電工程師離職轉行當攝影師:我就是不甘心跟大家一樣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