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邊緣AI運算競爭日趨白熱化,吸引愈來愈多IC 設計業者投入開發AI晶片,英業達未來的升級轉型之路,仍將面臨考驗。
電子代工大廠英業達日前發布的新聞稿,掀起資本市場熱議,激勵股價連兩天跳空漲停。其利多消息源自於英業達自行研發的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正式簽約授權台灣兩大IC設計廠,預計2024年下半年量產出貨,將從電子代工業一舉跳級到半導體矽智財供應商之列。
時間回到2017年,英業達前董事長卓桐華上任之後,提出技術要做到「A、B、 C、D、5」,也就是AI、Blockchain、Cloud Computing、Data Science和5G。然而在開始發展5G智慧工廠之後,卻發現到沒有適合的AI晶片。
邊緣AI運算 發現新商機
卓桐華親自挖角來自輝達的陳維超擔任英業達數位長,為了設計出自家5G智慧工廠能使用的AI晶片,成立了AI晶片設計處。陳維超專長為GPU硬體架構、電腦繪圖、電腦視覺以及計算照相學與擴增實境,曾擔任輝達的GPU架構師,也任職過諾基亞研究中心。沒想到多年之後,他成為英業達能夠跨足半導體晶片設計的關鍵人物。
邊緣AI運算的興起,讓英業達掌握到新契機。市場看好,未來10年AI運算將從集中化到分散式、雲端到邊緣端,將有更多的終端裝置具備AI運算能力。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的預估,邊緣AI半導體產值從2023年至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32%。
陳維超表示,「我們觀察到市場欠缺完整一站式AI IP導入服務,因此積極加入這個市場。」英業達首先於2020年底爭取到經濟部AI on Chip研發補助計畫,進一步優化AI編譯器工具鏈與AI加速器性能,開始擴展至各種邊緣AI運算的應用領域。
《財訊》雙週刊指出,英業達於2023年第1季正式發表「Vector MeshTM」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訴求低功耗、高效能、高彈性架構3大優勢,第4季即以IP授權方式拿下台灣兩大IC設計廠的訂單,鎖定AI影像辨識及特殊數學運算類型,預計2024年下半年將正式導入AI PC。
半導體產業專家姚嘉洋表示,在AI PC產品中,英特爾、超微都擁有NPU設計的能力,並與CPU搭配運算。這次英業達發表的NPU技術鎖定影像辨識應用,預期英業達這次的合作對象當中,應該有台灣面板驅動IC設計大廠。
隨著邊緣AI運算需求起飛,在低功耗的訴求下,以安謀架構設計的NPU也將百花齊放,成為IC設計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這兩家IC設計業者選擇與英業達合作?姚嘉洋認為,英業達身為筆電代工大廠,擁有PC產業鏈的資源,與英特爾等硬體規格主導大廠合作密切,可以協助過去經營非PC領域的IC設計業者進入市場。
不過,英業達競爭者不少,包括特斯拉、亞馬遜、高通、聯發科都推出具有NPU運算能力的AI晶片,而台灣新創公司耐能智慧以及面板驅動IC大廠奇景,也開發出低功耗、高效率及低成本的邊緣AI晶片。
打入IC 設計廠 外資看淡
奇景光電副總陳有棟即指出,從永續與節能減碳的方向來看,如何能在邊緣端以低功耗進行AI運算將是大勢所趨。舉例來說,ChatGPT大型語言模型每訓練一次,耗電量等同於荷蘭17萬戶1個月的用電量。另外,有95%的資料都在邊緣產生,適合先在邊緣端處理,再將有意義的資料往雲端上傳。
《財訊》雙週刊也發現,英業達這次以IP授權的方式成功獲得兩家IC設計廠採用,台灣也有許多矽智財供應的代表廠商,如力旺、世芯、創意、智原等高價股,但大多不是NPU產品的授權。此次英業達股價大漲反應,卻也有歐系外資潑冷水,該外資預估,未來2年,IP授權對英業達營收貢獻度很小,實質挹注有限,重申「中立」評等。
該外資指出,英業達在開發NPU IP的進展仍處於非常初級階段,也面臨來自成熟IC公司激烈競爭,不過,這確實表明英業達正在不斷努力探索AI領域的各種機會,尋求長期成長的新動能,只是前面道路仍充滿挑戰。…(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第701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