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指甲還小的微小裝置,矽半導體 (silicon semiconductor),現在是以其製成的晶片(芯片chip)聞名。從iPhone到飛機,晶片成為現代生活使用任何工具必需的核心技術。
全球每年生產上兆顆晶片,光是台灣出貨量就占一半以上,世界都好奇,為何台灣擅於晶片製造?《BBC》訪問工研院院士史欽泰,他說:「我們擁有嶄新的機器、也有最先進的設備,並招募最好的工程師,連機器操作員也技術精良。」
BBC報導,全球提供的晶片有一半以上是台灣製造的,其最大的製造商就是台積電,為全球第九大最有價值企業,這使得台灣幾乎不可取代,但也很脆弱。
像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造成歐洲天然氣供應吃緊,美國因此對台灣處境有點不安,擔心高階晶片生產集中在台灣,一旦中國侵台,美國經濟將成為籠中鳥;因此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日本、德國也跟進效仿。
然而,台積電成為晶片超級巨星之路容易複製嗎?
工研院院士史欽泰認為,試圖強制重組全球晶片生產的人,似乎誤解了產業成功背後的核心,也認為沒有哪一個國家主宰了半導體行業,「台灣可能主宰了製造業,但供應鏈很長,它的每一部分的創新,都有助於行業的增長」。
至於中國能否建立自主性半導體供應鏈,史欽泰抱持懷疑,「如果他們(中國)想創造一種不同的模式,我祝他們好運」,並強調若想創新,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一起共事,並非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就能獨自做到的。
BBC指出,台灣半導體的非凡成功是由其對數量的掌握所推動的,也就是說台灣製造業的效率令人難以置信。
就如同菜餚擁有秘密醬汁一般,在半導體工廠機器需要不斷校準。
有些人將其比作烹飪,就像一場美食盛宴,提供兩位廚師相同食譜和原料,但更好的廚師會做出更好的菜餚。
為什麼台灣擅長晶片製造?其實沒人知道確切原因。工研院院士史欽泰透露,台灣有一種「秘密武器」,是工程師經過數十年辛勤工作磨練出來的。
「我們有最新的機器、最先進的設備,還招聘最優秀工程師,即使是機械操作員也各個技術熟練;加上不僅僅是引進新技術,還汲取了美國老師的教訓,不斷改進」。
一名曾在台灣一家大型電子公司工作多年的年輕人認同上述觀點,認為台灣公司雖然不擅於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因為能採納別人的想法並使其變得更好,並且透過反覆試驗、不斷調整改進。
該名年輕工程師也指出台灣還有一個巨大優勢:和美國軟體工程師相比,即使在台灣最好的公司,薪水也相較低落。
為何這是另一個優勢?
這是因為和其他行業相比,台灣工程師的薪水算是不錯的;因此,在大型電子公司工作幾年後,就可以買房買車還能結婚,所以才會任勞任怨,「如果人們不願意做這項工作,公司就會完蛋;正是因為願意吃苦,這些公司才能成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