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架構出現十三年後,近期成為半導體產業熱議話題,業界看好RISC-V有望繼x86、Arm架構後,成為AI領域最新的強力競爭者。
台灣RISC-V矽智財(IP)大廠晶心科的IP,日前傳出臉書母公司Meta,將採用於即將問世的自研AI推論晶片MTIA上。
儘管RISC-V架構在全球晶片市占率才一%,但這一合作凸顯了RISC-V架構在AI晶片領域的潛力。
生成式AI將加速業者導入
臉書、Google躍躍欲試
暴紅的RISC-V到底是什麼? RISC-V是二○一○年由多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發起的處理器架構,主打開放原始碼、不須授權、免費使用,也就是「開源」,換言之,人人都能以RISC-V架構進行晶片設計。
相較於目前主導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同時也邁向PC(個人電腦)處理器與伺服器處理器架構的Arm(安謀),RISC-V與安謀可說「系出同門」,兩者在架構上都屬於精簡指令集,也同樣具有低功耗的特色,但安謀向使用者收取高額權利金,RISC-V則是免費,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楊智傑表示,RISC-V對新創相當有吸引力,因為可以大大降低晶片設計成本。
相比於英特爾主導的x86複雜指令集,RISC-V因指令精簡而省電,最重要的是,x86被英特爾、超微壟斷,幾乎不可能對外授權,而RISC-V則開放讓各家業者自行開發,RISC-V與安謀、x86的商業模式截然不同。
經過十多年推廣,連大廠對RISC-V都躍躍欲試,除了Meta,外傳搜尋引擎龍頭Google也有意開發應用於智慧手錶的RISC-V晶片。截至去年,採用RISC-V架構的晶片出貨量已經達一百億顆,以微控制器(MCU)最多。
RISC-V架構在既有應用之外,隨著AI領域高速發展,在RISC-V領域鑽研多年的晶心科董事長林志明直言,生成式AI將加速業者導入RIS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