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手上的人工智慧(AI)魔杖,會掀起台灣智慧製造新一波狂潮嗎?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集合最多人力、最多設備的工廠,若轉型智慧製造有成,成效也最明顯。
也因此,黃仁勳在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主題演說上,特別花了超過十五分鐘的時間,詳述AI、雲端、數位優先、數位孿生等,將如何形塑台灣電子業的智慧製造,而在輝達負責智慧製造與製造業數位轉型的嵌入式與邊緣運算總經理Deepu Talla,十月下旬也專程來台,與合作夥伴共同加速智慧製造在台落地生根。
在台灣電子組裝業邁向智慧製造的路上,能夠準確抓出瑕疵的光學檢測、從新廠房生產線規畫到AI模型訓練都能一把抓的數位孿生技術,都是現階段電子業部署智慧製造的「最愛」。當然,電子組裝業毛利率不高、錙銖必較下,投資回收期能不能壓在一年半之內,也是智慧製造部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台灣電子業發展的智慧製造know-how,不僅內用很好,也開始對外輸出。看華碩、和碩與廣達旗下的達明機器人如何積極布局,打造電子製造業值得期待的未來新藍海。
華碩 一間戰情室分析多工廠數據 它幫客戶辦到!
員工戴著擴增實境(AR)眼鏡進行巡檢,包括自主移動機器人、機械手臂、戰情室等標準配備都有著墨,產線各處也都導入結合AI的自動光學(AOI)檢測,甚至生產設備也可以連網,擁有雲端管理、倉儲系統。
千坪工廠 藏華碩轉型盤算
很難想像,上述智慧製造場景,竟是過去被認為不會自己經營工廠的筆電、板卡品牌大廠華碩,二○二一年投資的新北樹林廠現況。
近年投資動作頻頻的華碩,先在兩年前吃下工業電腦廠瑞傳近五成持股、開始在樹林建起高達千坪的智慧工廠,也加碼投資了全新的桃園蘆竹智慧工廠,這些布局,其實暗藏了華碩的轉型大計。
負責操刀華碩智慧工廠的單位,其實是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一九年才新成立的智慧物聯網(AIoT)事業群,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被賦予重任,鎖定智慧製造、智慧零售、智慧醫療等領域發展,其中智慧製造除已獲旗下筆電、板卡供應鏈導入,甚至封測廠、螺絲廠、輪胎廠以及面板廠使用的檢測軟體,都由這個事業群提供。儘管該事業群營收占比並未公布,但華碩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上透露,主要應用為智慧工廠的AIoT事業群第二季營收年增達六成。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AIoT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不諱言,華碩過去產品以消費型電子產品為主,但眼見全球市場成長趨緩,公司也積極尋找下一個機會。另外,華碩開始認知到軟體對AI落地的重要性,「當時公司投入研發軟體,看要怎麼讓AI落地。」最後拍板在一九年成立要讓AI落地的AIoT事業群,並宣布將投資百億元,做相關併購投資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