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鴻海科技日登場,今年除了聚焦在電動車上,也首次揭露未來轉型「平台解決方案」的布局,究竟劉揚偉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
十月十八日鴻海科技日一開場,就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從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駕駛的電動車走出打頭陣。在台上,黃仁勳不但以「極好」(incredible)來形容鴻海科技日,也與劉揚偉共同宣布,雙方將進一步在人工智慧(AI)工廠上加深合作。
這並不是雙方首次攜手。過去鴻海就是輝達的重要合作夥伴,除了在二○一七年共同打造全球第一台AI伺服器HGX-1,後續鴻海也成為輝達GPU模組、基板的重要供應商。從年初開始,雙方也在汽車領域合作,鴻海成為輝達的一階製造商(Tier 1),為其生產下一世代以車用晶片為基礎的電子控制單元(ECU)。
不過鴻海並不滿足於只當輝達供應商,劉揚偉表示,公司將從製造服務公司、轉型到平台解決方案供應商。而這一個轉型關鍵,就藏在黃仁勳的手繪簡報圖紙中,一台裝有輝達高階運算晶片的電動車、資料中心,以及一個AI工廠,正在互相傳輸著資料。
黃仁勳表示,未來不只有製造汽車的智慧工廠,也將有生產AI的工廠,輸入資料、最後產出人工智能的工廠,就能被稱為AI工廠,兩者將相輔相成、互相創造價值。他也以搭載輝達晶片的鴻海電動車為例,晶片將從乘客、自駕環境中蒐集數據放入AI工廠,AI工廠能進一步透過數據改進、提升系統。「未來每個行業、公司都會有自己的AI工廠。」黃仁勳這麼形容。
劉揚偉補充,包括智慧電動車、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平台,都會創造出標記(token),這些標記送到AI工廠後將產生人工智慧,而上述三個領域正是鴻海瞄準的市場。透過這些標記回傳的數據,也能讓鴻海的AI工廠不斷優化,成為平台解決方案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