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怎麼用?」「要花很多錢嗎?」「需要先準備什麼?」當一家企業想導入AI,首先會浮出這些問題,究竟大家都拿生成式AI來做什麼?中小企業也有辦法訓練自己的模型嗎?
「生成式AI的企業應用第一名,是拿來做摘要。」Google Cloud全球AI董事總經理Caroline Yap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給出了答案。無論是研究報告、大型文件或聊天對話記錄,請AI做摘要、總結,是企業最普遍的應用。另外一個常見的應用則是創作,也就是透過下指令,讓AI協助生成藝術作品。
除此之外,過去需要由人來進行的程式設計,現在AI也能參與。例如與AI進行配對寫程式,如果某一種程式語言是工程師不會的,AI甚至能幫忙寫。
當然,AI的功能還不僅於此。Caroline Yap分享Google Cloud協助的企業案例,美國連鎖速食品牌溫蒂漢堡(Wendy’s)一直想轉型,執行長佩尼格(Todd A. Penegor)找上Google Cloud,告訴他們,希望員工能把精力放在製作美味漢堡,而不是接單、點單這些瑣碎的流程。
於是,Google Cloud替溫蒂漢堡在得來速點餐檯採用AI語音辨識。然而,要做語音辨識沒那麼簡單,因為很多客人會直接唸餐點的縮寫,所以在訓練模型時也得把這些縮寫考慮進去,「我們都說我們的AI,不只是支援全球135種語言,現在是136種,多的那一種就是溫蒂漢堡的。」Caroline Yap笑說。
現在,客人來到溫蒂漢堡得來速,只要對著AI機器人點餐即可,且就算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辨識。佩尼格指出,這些不需要有特殊技巧的事情,必須讓它自動化,由AI來執行,需要技巧的烹飪工作,才交給人來做。
在台灣,還有醫院與Google Cloud合作,提升醫療效率。過去當病人病況複雜,需跨科別或跨院區就醫時,看診醫師得檢視大量病歷、檢驗等資訊,才能提供適當的醫療處置建議,但這過程非常耗時耗力。因此,臺北醫學大學就預計結合Google最新大型語言模型PaLM 2打造「Dr. TMU」,協助醫護人員將所需要的資訊欄位從眾多資料中快速梳理、分析,且能夠自動生成引用最新醫學文獻,產出所需要的治療計畫書,大幅加速醫療效率。
台灣最大直播業者17LIVE集團,也利用Google大型語言模型打造全台首位AI虛擬星座命理主播琪琪,從對話內容學習之後的情緒反應,甚至可以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個性與情緒,面對不同互動者、問題,會給出不同回應。
AI確實能替業者提升營運效率,但前提是,他們也得準備好使用新科技。Caroline Yap指出,企業通常最擔心使用工具改變,價值鏈比較長,也就是會牽涉到比較多的流程或部門的,可能會花比較多時間導入,而像是行銷部門,因為早就習慣採用各種工具來衡量廣告成效,因此整體來說,他們對AI的接受度也最高。因此Caroline Yap認為,如何把這樣新工具介紹給企業員工,並讓員工覺得容易上手、不麻煩,是企業要先準備好的功課。
另外,也有不少業者還不清楚要把AI應用在哪,Google的作法是與高階主管、董事會成員討論,了解他們的經營目標,企業必須先思考,導入AI是為了追求成長?效率?還是未來長期發展?才能進一步制定策略。而且,最重要的是思考AI是不是真的能夠帶來幫助,不僅僅是對工具使用者,也得考量最終結果,例如是否真的對消費者、客戶有利。
對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最擔心沒有人才或資源,可以建立自己的AI模型,Google Cloud Vertex AI平台,可協助企業在單一平台上訓練、測試及調整機器學習模型,縮短訓練時間和成本,中小企業也能輕易上手。Caroline Yap指出,台灣中小企業佔比大也是一種機會,如果有人或新創公司,能夠針對特定領域,開發出來適合他們使用的AI模型,譬如紡織品、布料開發,其實是一個潛在商機,Google也非常樂意合作。
在男性主導的科技業待了28年,Caroline Yap更鼓勵女性加入,「尤其是AI領域,如果AI都是男性在開發的話,很容易產生偏見。」她表示,網路上有很多免費課程可以學習,任何對AI產業有興趣的女性都應該放膽嘗試、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