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國際社會意識到網路世界已成為「無煙硝的戰場」。民間團體「台灣數位外交協會」擔憂近年中國對台威脅日益加劇,因此搜集烏克蘭運用網路科技抵禦俄羅斯的案例,在9月25日發表《烏克蘭網路行動案例手冊》,盼能作為台灣借鏡,並加強台灣民眾的數位防禦能力。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推出的《烏克蘭網路行動案例手冊》,整理出烏克蘭公民社會在戰爭期間發起的各種網站與社群企劃,包括難民住宿、人力媒合、運用AI工具進行事實查核,以及藝術家集結作品做虛擬策展、為烏克蘭募資等,讓烏克蘭社會能在戰爭期間確保資訊暢通、抵禦假訊息攻擊,並向國際社會尋求援助。
同時,這本手冊也收錄了烏克蘭政府的網路抵禦策略,例如烏克蘭文化資訊部在戰爭爆發前,更針對不同族群製作懶人包和教材,教導學生提升媒體素養、辨識假訊息等;或像是數位轉型部和Google合作,製作空襲警報的App,並成立Telegram群組,驗證過身份的烏克蘭公民加入後可即時通報戰況。
戰爭不止物理侵略 網路也是戰場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指出,一般民眾對「軍事戰爭」的概念是物理上的侵略與防禦,但隨著科技演進,網路已成為另一個新興戰場。2022年台灣受到的網路攻擊,比前一年增加38%。甚至在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還發生便利商店、車站螢幕被不明來源干擾,出現辱罵裴洛西的字詞。
因此,如何對網路世界的攻擊行動做好準備,甚至更積極地運用網路科技傳遞正確資訊,是籠罩在資訊戰陰影下的台灣刻不容緩的任務。
郭家佑說:「任何攻擊、防禦都要事前演練,今天如果戰爭或天災爆發,小編不可能現在才去想要發什麼貼文。如果在戰爭發生前先準備起來,我們就可以更快反應。」
郭家佑解釋,近年國際上愈來愈重視「網路資訊安全」,甚至設立專責部門。例如新加坡製作資安手冊並發放給所有公民,並針對不同族群告訴他們如何提升自己的資訊安全;同樣遭到俄羅斯威脅的愛沙尼亞,則特別審查俄語媒體,避免其成為滲透管道;美國去年也成立「網路空間暨數位政策局」,協調國務院在網路空間與數位外交的工作。
推手冊、牌卡、課程 加強台灣網路韌性
為了讓台灣社會更加意識到中國對台的認知作戰,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在今年初發起「台灣社群守衛者計畫」,透過募資獲得57萬元。該計畫除了推出這本手冊外,也設計線上課程、牌卡工作坊,更積極與台灣網路資訊中心、防詐達人、法律白話文運動等多個單位合作,希望加強台灣社會的網路韌性。
▲《烏克蘭網路行動案例手冊》針對不同職業背景的民眾,提供戰爭發生時的網路防禦行動指南。
郭家佑強調,討論戰爭的準備不可怕,這是人的生存本能,認知作戰更是台灣沒有辦法忽視的威脅。「我們希望這本手冊可以拋磚引玉,帶動初步的討論。」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人才培力中心主任鄭瑋在致詞時也表示,公民團結不管在資訊安全、確保正確訊息的流通,都能發揮非常大的力量。這本手冊搜集的案例,更有利於資安院未來向社會推廣資安意識。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狄馬則強調,台灣和烏克蘭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之處,期盼這本手冊可以讓台灣更了解烏克蘭,並增進民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