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七千平方公尺,橢圓形立體外觀,被數千片太陽能板完全包覆,有如穿山甲的鱗片。這顆發電的光源之石,作為風機運維中心,還能供電自用,也可回饋電網,並即時顯示各項再生能源發電數據及運行狀況,未來更可實際作為綠能教育場域。
這有如科幻電影般的場景,最快於二四年底就能在彰化濱海地區實現。
台電具雙重意義的大膽決定
「台電公司營建處的同仁,真的非常有膽子,選了一個最困難的案子出來做。」經濟部次長兼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驕傲的表示,台電運維中心不僅是一座建築,它承載著雙重意義,代表了台灣能源轉型的決心。
首先,它可望成為全台第一座淨零建築。
通常運維中心只是普通的修護工廠,只需要容納設備維修。然而台電營建處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他們與瑞助營造及荷蘭國際建築團隊合作,建造了設計與功能兼具的高難度建築。這座具維修中心功能,還能自給自足且回饋電網的指標性建築,展現了台電的勇氣和創新,結合建築專業,實現永續發展。
另外,運維中心象徵著台灣風電的演進。
過去離岸風電的發展主要在規劃及建設階段,但這座建築代表台灣風電進入更成熟的發電和運維階段,也是台電綠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運維中心將是風電設備的重要修護基地,也是超過50部風機的吊裝廠房,確保這些關鍵組件能夠穩定運行。
台電 8月13日於彰濱工業區舉行「台電離岸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動工祈福典禮」,邀請各界貴賓共同參與。
荷蘭團隊巧奪天工 盼打造全台第一座淨零建築
這次,台電合作的荷蘭團隊來頭可不小。
荷蘭MVRDV事務所,自一九九三年成立以來,透過設計為城市打造永續景觀,累積作品超過八百件,在世界四十五個國家都可以看到他們改造的特色建築。他們曾在台南河樂廣場打造親水空間、為新化果菜市場做出梯田屋頂。這次,他們將在彰化濱海地區打造光源之石。
MVRDV的創辦人之一韋尼‧馬斯(Winy Maas)表示,由於彰濱地區全年日照充沛,因此在設計時,以能接受最大量陽光的形體出發,建築量體按日照分析向南延伸,以圓弧的方式接收全方位的日照,並在外覆蓋了數千片不同角度的太陽能板。
建築採取可回收鋼構設計,外牆更規畫使用台電電廠發電產生的飛灰廢料,實踐循環經濟,也有助建築隔熱節能。
台電透露,建築完工後年發電量近一百萬度電,等同於三千家戶的月用電量,減碳效益更可達五百公噸,翻轉建築傳統耗能印象,自給自足,並將剩餘的能源回饋給台灣電網。
此外,建築本身由不同的功能空間組成,主要包含維修工廠、設備儲存空間及辦公室。建築中心,還設置了一個挑高的天井,可即時顯示台電的運行狀況及綠能數據,並展示太陽能和其他再生能源的相關資訊,未來更可實際作為綠能教育場域。
「對台電來說,這座建築展現了台電的決心,致力於開發並經營再生能源的目標。」韋尼‧馬斯這麼說。
讓太陽神及風神在寶島攜手合作
配合政府綠能政策,台電在彰濱工業區打造了雙綠能計畫。光電部分擁有一百MW的案場,每年可產生一.四億度電力,而陸域風電部分有四十座風機,每年可發電二.四億度,共計年發電量達到三.八億度。
台電離岸風電第一期計畫21部風機已於2021年8月加入發電行列,年發電量可達三.六億度電。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要充分利用台灣海峽的風場,動工中的離岸風電二期,風機將再增加三十一座,一期及二期兩案預計年發電量達到十三.六億度,一年共減少七十二.五萬噸碳排放。
台電位於彰化芳苑外海開啟離岸風電第一期計畫,21部風機於2021年8月併聯發電,平均每年可發出3.6億度電。
對此,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九成能源仰賴進口,但再生能源是上天給我們的,不需要進口,太陽神與風神都在幫助台灣。
截至今年六月,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超過一千一百萬萬瓩,風電累積裝置容量超過兩百萬瓩,太陽與北風,不再只像童話故事中那樣互爭上下,台電讓風力與太陽能一起合作,讓世界看到台灣的「風光」。
(台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