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 AI看作工具,比較人類的能力、成本與生產力,會悲觀地認為人類終將被取代,但若把 AI看成典範轉移,或許會讓人們創作、欣賞、販售藝術的形式,有更多的可能性。
網飛(Netflix)在日本測試使用生成式AI繪製動畫場景,引起動畫藝術家與愛好者的擔憂和抗議;一首以AI模仿知名饒舌歌手Drake聲音所創作而成的歌曲在全球暴紅,同時也引起爭議討論聲浪——今年以來,生成式AI在藝術相關領域點燃了不少恐懼與怒火,上述的情景也不斷在上演。
AI與藝術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或許是短時間內沒有答案的難題,不過近期看到的一些新觀點,打開了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視野。
如果把AI看作一種工具,那麼我們自然會將這種工具與人類相提並論,比較兩者的能力、成本與生產力,而悲觀地認為人類終將被取代。但如果把AI看成是一種典範轉移,那麼我們可以想像,未來人們欣賞或購買藝術創作的標準、方式、形式將大大地改變。
像是葛萊美獎獲獎者、饒舌歌手Lupe Fiasco與WIRED專欄作者C. Brandon Ogbunu,最近就腦洞大開地想像,或許未來藝術家販售的除了作品,還能販售自己所訓練的AI數據集(Data Set)。而每名藝術家對不同領域的擅長之處,更會成為不同數據集間的特色區別。以後當科技更進步,還可能出現能識別作品中是否含「AI元素」的技術,進一步凸顯人類創作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