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我與家人一起觀看了電影《不可能的任務7》(Mission Impossible),男主角湯姆克魯斯依然拼盡全力,而電影中的反派角色則是一個不斷進化且無法被人類控制的AI智體。這個AI智體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控制部分人類,以達到自身的目的。
這個情節引發了我對於人工智慧與複雜而脆弱的人性交織在一起的未來擔憂,進而提出了AI到底是工具,還是人性本身就是工具的思辨性話題。或許,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各國政府迫切需要規範AI發展
自2017年起,我們一直在投資中應用AI演算法,並持續關注AI領域的變化。目前,AI仍然是一種工具,尚未達到強人工智能的水準。然而,隨著ChatGPT等技術的出現,其對話能力令人驚豔。同時,現在從國家到企業都高度重視人工智慧,並願意投入資源。
這讓我感覺強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出現,電影和科幻小說中描繪的未來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因此,我們迫切需要規範AI的發展,確保AI是可控的,避免濫用,這變得越來越迫切。
中國《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有利AI落地
中國也非常重視AI領域的發展,因此國家網信辦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聯合發佈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將於2023年8月15日生效。
《辦法》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的管理細節作出了詳細明確。首先,明確了適用對象,即提供生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適用本辦法。
其次,在監管方面,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再次,在協作方面,鼓勵行業組織、企業、教育和科研機構、公共文化機構以及相關專業機構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數據資源建設、轉化應用和風險防範等方面展開合作。
此外,《辦法》還鼓勵生成式人工智慧演算法、框架、晶片及配套軟體平台的自主創新,並明確了訓練數據處理和數據標注的要求。
服務規範方面,《辦法》要求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提供者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未成年人過度依賴或沉迷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同時,《辦法》還規定了安全評估、演算法備案、投訴舉報等制度,並明確了生成式AI在法律上的責任。
讓人重新思考AI如何影響工作和投資
隨著以GPT-4為代表的大型語言模型出現,AI開始具備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等能力。AI大模型的通用性強,固定成本高但邊際成本遞減,這是平台性技術的顯著特徵。未來,AI有可能大規模取代當前人類的工作。
因此,我們認為現在是重新思考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工作和投資的重要時刻。我們認為:1)大型模型將逐漸取代人類從事一些常規性腦力勞動的工作,包括金融、法律服務、軟體外包和傳媒等領域。 2)從投資角度出發,建議按照算力基礎設施、硬體載體、大型模型平台和應用的順序尋找受益標的。
算力需求增長 晶片、光模組、伺服器產業鏈將受益
我們認為,算力需求的增長將首先受益晶片、光模組、伺服器產業鏈等領域。根據OpenAI的估算,目前算力的增速(翻1倍/3-4個月)遠超過摩爾定律(翻1倍/18-24個月),而未來AI應用的豐富程度將推動推理晶片等相關市場的強勁增長。
我們預計,在生成式AI應用大規模落地後的2025年左右,用於數據中心的推理和訓練晶片市場規模約為900億美元,為先進代工、先進封裝、光模組、伺服器等相關產業鏈帶來機會。
硬體升級和應用發展相互促進 機器人產業值得關注
硬體的升級和應用的發展往往相互促進。ChatGPT Plugins和Auto GPT等技術讓我們看到了大型語言模型的潛力,並有望推動智能終端的發展。一方面,大型模型將為智能手機、PC平板、音箱等設備帶來新功能,推動硬體規格的升級;另一方面,它們也有望推動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等新硬體形態的發展,促進產業鏈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我們可能會看到同時具備超強感知能力、通用人工智慧(AGI)和靈活行動能力的硬體產品。雖然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建議將關注點放在機器人等終端設備,它們有可能成為AI 2.0時代的主流載體,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加速可能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