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謂呼風喚雨,但到了十年後,還能高枕無憂,繼續稱霸世界嗎?
這可能是大問號,因為國內半導體人才已出現斷層危機。
台灣正面臨理工人才的數量、素質及就職意願等多重問題,除了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人數逐年下降,大學生素質也令業界憂慮。
隨著108課綱培養出的第一屆學生進入大學一年級,有大學發現大一學生數理能力明顯弱化;還有碩士生跟不上進度,迫使教授出手拉同學一把,加強相關基礎課程,甚至得找暑假開課。
其次,半導體業遍地工作機會,但有相關科系同學寧願攻讀太空等其他領域,原因從不想顧機台,到政府政策扶持太空產業等不一而足。
若台灣半導體業想維持現有榮光,該如何因應人才斷層危機?
IC設計業面臨人才短缺嚴重,缺乏先進研發動能等四大危機
時間回到今年3月底。
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業,難得看到國內前幾大IC設計公司的董總齊聚一堂,從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聯詠副總經理陳聰敏、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到瑞昱半導體副總黃依瑋,全都到齊了。
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要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的名義,發表「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這是國內史上第一次由IC設計界發起的政策白皮書。
白皮書中指出,台灣IC產業的全球市佔率高居第二位,但已面臨各國傾舉國之力扶持自家IC設計產業、中國業者發展迅速、國內人才短缺嚴重,以及缺乏先進技術研發動能等四大危機。
TSIA警告,若政府不大力介入,從府院層級帶頭建立國家級的IC設計業國家戰略,並制定真正完整的晶片法案,估計到了2026年,台灣IC設計業的全球市佔率將從2022年的18%降至17%;
反觀中國IC全球市佔率,同期可望從15%提高至18%。
▲台灣半導體協會3月底發表「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左起為聯詠副總經理陳聰敏、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聯發科執行副總顧大為、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與瑞昱半導體副總黃依瑋。
預估到2030年 台灣IC設計業人力缺口逾2萬人
其實,IC設計業這次難得「大會師」要反映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本土人才不夠用了。
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產業政策委員會的IC設計小組委員會,委由DIGITIMES彙整業界心聲及研究產業現況所提出的「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其中指出2020年國內IC設計業雇用人數成長不到10%,2021年則成長15%。
若以國內IC設計業營收一般成長速度的CAGR(複合年成長率)6%情境計算,DIGITIMES預估到了2030年,台灣IC設計業雇用人數的CAGR為5%,屆時將接近9.6萬人,較2021年的61870人增加約3.4萬人。
問題是,理工人才的涵蓋很廣,以教育部對大專院校的學門標準分類來說,從「自然科學、數學與統計」、「資訊通訊科技」到「工程、製造及營建」等學門都有。
然而,IC設計業所需人才以電機電子或資通訊科技等領域為主。
白皮書指出,國內電機電子與資通訊領域碩博士畢業生,每年大約僅一萬人上下。
若以2030年雇用人數較2021年增加3.4萬人來說,屆時IC設計業的人力缺口將超過2萬人,「此一人力缺口使得台灣IC設計業的產品研發能力面臨嚴重挑戰」。
劉德音:近20年來理工科學生持續下滑 甚至不及高峰期六成
其實不只IC設計業,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都拉起了人才不足的警報。
2022年11月底,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應邀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挑戰與契機」為題,在工商團體三三會發表閉門演講。根據與會人士轉述,他認為全球半導體人才嚴重缺乏,台灣直接面臨的挑戰更大,因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經發展到很大規模。
劉德音也指出,造就台灣當前半導體奇蹟的人才,大約出生在1960~1980年代,但過去近20年來,理工科系學生持續下滑,甚至不及高峰期的60%。
他認為,國內「產官學研在人才的培育上,應該更加投入,人才的來源也應該更加流通、多元,吸引全世界的半導體人才來參加」。
如果連當時身兼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的劉德音,都看到國內半導體人才荒的問題,就意味整個半導體業界都警覺茲事體大。
新一代人才危機浮現,恐怕與108課綱有關
在大學理工人才數量縮水之外,人才素質下降是另一個隱形危機。
這從12年國民教育108課綱實施後,進入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也就是目前大一學生的基礎學科能力表現弱化,就清楚反映出來。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長期投入半導體相關人才教育,在教學現場也有第一手觀察。他憂心忡忡地指出,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人才培育的問題影響產業很大。
他認為,如果台灣不改變108課綱對於自然學科的過少必修時數,真正重視對高中學生的數理教育,7~10年後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否仍有目前這樣的人才優勢,將是一個大問號。
「很多這些同學來念中央太空所,是為了興趣!」
另一個在教育現場浮現的狀況,是在大學部主修電機、電子、資工、物理、化學等半導體主力科系的部分同學,到了研究所不見得想繼續在原有領域,反而投入太空等其他非關半導體的理工領域。
以身為國內太空教育先鋒,但長期是冷灶的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含研究所)為例,近幾年吸引愈來愈多各校半導體主力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報考碩士班,佔比甚至過半。
系主任趙吉光觀察,這些同學就算想進半導體業,也「不是每個人都想顧機台」;還有部分同學是為了興趣選中央太空所,或出於就業動機,因為樂觀看待未來太空領域的就業市場。
想要解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人才斷層危機,我們必須先了解,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
預見晶片危機-半導體人才斷層荒》完整專題報導
延伸閱讀:
連台積電劉德音都示警!大學理工科學生驚現三大危機 2030年台灣霸業如何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