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包裝新規範七月上路,電商巨頭各個蓄勢待發。
然而,為了因應新規,他們其實已準備超過三年,就是為了完成這場網購的綠色革命。
這個月開始,你收到的網購包裹可能會跟過去不同:也許是紙箱設計變了、裡頭的緩衝材減少了,甚至在下單階段,在點選運送方式的頁面,會發現多了「循環包裝」選項;這些改變,都是因為一道剛上路的新法令。
七月一日實施,法令名稱叫「網際網路購物包裝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範個人賣家以外,所有電商業者不僅膠帶或包裝禁用聚氯乙烯(PVC),紙類、塑膠包材更分別要包含九○%、二五%以上的再生材料。
儘管目前,國內電商大廠如富邦媒(momo)、網家(PChome)、蝦皮、東森,都已有各自應對法規的「法寶」,譬如用人工智慧(AI)計算適合商品體積的紙箱、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袋。然而,這些看似琳琅滿目的解方,背後其實藏著一場眾業者準備超過一千天、過程中不斷試錯的綠色大戰。
原來,早在二○一九年,環保署就邀集二十三家國內電商,並且聯合物流、包材業者,成立「網購包裝減量聯盟」,規畫三階段目標,逐步減少包材用量,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每年超過一萬公噸的電商包材廢棄物。
網家包材均經過特別設計,可降低環境衝擊。(攝影/陳睿緯)
蝦皮》環保袋推行不易
改推「循環箱」選用率達三成
就在該聯盟成立不久,蝦皮召集企業社會責任(CSR)部門、客服、倉儲人員,集思廣益,並在一九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推出一次性使用、但經歐盟認證生物可分解的「寄件袋」,不僅如此,他們還看準統一超商7-11的門市家數與便利性,於是主動登門找對方洽談,打算讓賣家在全台7-11,都能買到這款寄件袋。
不過,蝦皮試行一年後,買的人卻門可羅雀,盤點原因,發現這款一個要價五元的寄件袋,比市售的普通寄件袋貴了十倍,「大部分賣家仍不願意負擔成本。」蝦皮品牌行銷部長廖君凰坦言,公司只好停止這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