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已連續兩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也高到讓人為之色變。面對生命危急關頭,選擇對病人最合宜的醫療器材一定要同時顧及到安全性及有效性,這將會對術後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影響。
急性心肌梗塞一但發病,醫師必須搶時間經由心導管手術立即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通常都會置放心臟支架。就目前國人所知悉的裸金屬及藥物塗層支架這兩種類別冠狀動脈支架,前者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後者則需由病人自付差額。然而,傳統裸金屬支架有再狹窄率過高的問題,而藥物塗層支架缺點是在放置支架動脈區段的血管内膜癒合緩慢,必須長期配合使用兩種通血路藥物來降低、防止血栓的形成,以減少未來再度心肌梗塞的風險。
正確選擇支架,就是選擇更健康更安心的術後生活品質
身體器官如同汽車機器零件,使用久了就會老化耗損。因此,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即邁入心臟發病的高危險群。按衛福部提供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心臟疾病死亡年齡平均為80歲來看,當中也包含曾接受過冠狀動脈支架治療者,倘若使用會有血栓疑慮的支架(圖表1),病人不但必須長時間配合服用藥物搭配治療,也時時活在再度發病的恐懼之中。
<圖表1>使用藥物塗層支架前三年血栓發生率雖高於生物活性支架近兩倍多,但統計上無差異。但是三年後藥物塗層支架血栓發生率迅速飆升擴大,且統計上呈現出有顯著差異。
是以,生物活性支架是全世界第一款有一氧化氮(NO)、沒有藥物,療效卻能達到並超越已廣泛使用的藥物塗層支架及裸金屬支架,是心肌梗塞最佳的選擇。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該如何正確選擇支架?試想,當病人因需要而必須與心臟支架共處一輩子,「安全」一定是首選要求!生物活性支架在2021年獲得有醫藥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法國「蓋侖獎」(Prix Galien France)最佳醫療器材的肯定,授獎關鍵是生物活性支架相較於最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在手術後18個月的死亡率大幅降低了4倍之多(0.6% vs 2.6%,p=0.002)(圖表2)。同年,生物活性支架更率先通過安全性和效能方面必須提出更嚴格臨床證據的歐洲新醫療器材法規(MDR)認證,也是首批獲得 MDR 核准中唯一的植入式醫療器材冠狀動脈支架。
<圖表2>研究收錄病患時間是2014-2016 年,觀查期是2019-2021 年,最後的兩年剛好是歐洲新冠肺炎流行最嚴重的高峰期。從非心臟病死亡人數的增加,可以說明參與研究的病患原可能會因心臟病死亡,但因新冠肺炎的關係死於其它疾病,形成使用藥物塗層支架組在三年後心臟病死亡率反轉現象。
全球唯一獲得歐洲及美國兩大權威醫學團體認同療效的醫療器材
早在2017年10月,生物活性支架就獲得歐洲心臟學會突破性心臟支架科技獎。二年後(2019年)一篇發表於國際權威心臟病研究期刊 —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的研究指出,在追蹤近1500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8個月後,臨床證明生物活性支架在心臟病死亡、心肌梗塞及嚴重出血等共同安全指標項目中,大幅降低發生風險高達52%以上。這是全球第一篇生物活性支架在治療「急性冠心症」(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上效果相同,但安全性遠優於藥物塗層支架的研究。
2023年5月,歐洲心臟介入治療年會(EuroPCR 2023)公布生物活性支架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最新研究數據證明,在長期追蹤1491名急性冠心症病人術後五年的結果顯示,使用生物活性支架組較藥物塗層支架組:心臟死亡率低3.3倍多(0.9% vs 3.0%,p=.005)(圖表2);心肌梗塞再發生機率,比藥物塗層支架低34.3%(4.6% vs 7.0%,p=.049);支架血栓成形率也比藥物塗層支架的低2.33倍(1.2% vs 2.8%,p=.034)(圖表1)(註1)。
因而再度獲選為歐洲心臟介入治療年會最新突破性研究!並同步刊登於國際公認四大醫學期刊之一,學術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最高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完全證明了使用生物活性支架治療的病人活得更久,也能顯現其治療效果更佳,能享有品質更好的術後生活。
生物活性支架在治療急性心肌梗塞上的重大突破:大幅降低了心臟病死亡,以及其在相關療效上的表現超越了最新一代的藥物塗層支架。因此,才能同時被大西洋兩岸的美國與歐洲兩大醫界認同,這是過去心臟支架史上從未獲得的重大成就。
生物活性支架療效優異,納入健保全額給付未來可期?
民眾因病驟逝,是社會的損失,但若治療順利出院後卻必須承受龐大的經濟負擔與身心壓力,亦非國家之福。今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生物活性支架長期追蹤結果公布後,以實證醫學打破了過去普遍認為藥物塗層支架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上認定為最佳選擇的鐵律!
亦確認了生物活性支架的獨特性與安全性:
一、生物活性支架有別於藥物塗層支架,也不是裸金屬支架。
二、生物活性支架的支柱會快速被血管內膜覆蓋成為一體,可以安全地縮短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服用期。
目前健保署仍將生物活性支架與藥物塗層支架並列為相同類別,但生物活性支架已獲國際醫學權威研究確認「支架上沒有任何藥物」,療效亦在追蹤五年後呈現顯著優越性。從健保署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已收納藥物塗層支架廠牌多達17家,共有36款之多;醫院端為求管理方便且無足夠空間擺放的情況下,多數醫院僅允許少數幾家藥物塗層支架廠牌寄售。生物活性支架也只能與其他尚未被院方同意的藥物塗層支架一起在各醫院排隊等待上架中。
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健保署應依循最新國際通用的分類方式來進行「微調」,以跟上世界潮流。倘若生物活性支架優異的療效亦已獲國際認同,署方應允與廠商研議納入全額給付的可行性,這樣許多本土化研究(及統計)才能和世界接軌。
過去數年,健保署為減輕患有心臟病國人的經濟負擔,持續在推動將生物活性支架納入全額給付,而此政策與方向都能帶給病人及家屬更大的福祉,長遠評估亦能減輕政府醫療支出負擔外,更能讓世界看見台灣,並認同台灣醫療科技研究(註2)。
註1:Titanium-Nitride-Oxide–Coated vs Eve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5-Year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IDES-AC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May 19, 2023. Doi : 10.1001/jamacardio.2023.1373
註2:生物活性支架研發的生物效果理論「NO能加速血管內膜癒合」是採用台灣葉宏一教授的研究:Comparison of endothelial cells grown on different stent materials, Hung-I Yeh et al. Published online 12 December 2005 in Wiley InterScience. DOI: 10.1002/jbm.a.3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