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綠色運輸」刮起一股新風潮,引起全台大老闆、小頭家注意。有些企業因不了解、不提前佈局而掉單,也有企業因此擴展商機,如果你還不知道「綠色運輸」為何影響你的生意,可得趕緊跟上腳步。
喊了一、二十年的節能減碳,在今年突然加速,因歐盟今年開始收碳費,我國預計明年開始徵收碳費,對企業財務面衝擊箭在弦上,企業主不得不正視。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已明白指出,我國碳費徵收初期範圍為碳排大戶及用電大戶,但未來徵收範圍會逐步擴大。
「2050淨零碳排」是我國明訂溫室氣體減量最終目標,在政策與「綠色供應鏈」的雙重壓力下,企業從交通運輸著手減碳,將傳統燃油運具逐步推向電動車等綠色運具,成為公部門力推的一環。今周刊攜手中華汽車,於6月14日舉辦《ESG轉型實戰論壇:實踐淨零碳排的道路》,邀請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组長郭肇中、中華汽車協理廖景雲、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及創維塑膠總經理林毅桓,分享綠色運輸趨勢及減碳實戰經驗。
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组長郭肇中
亮點車廠響應政策 攜手協力廠商轉型
在這場刻不容緩的綠色運輸革命中,經濟部工業局肩負扶植本土化電動車整車及關鍵零組件產業任務,郭肇中說,世界各國紛紛簽訂淨零減碳協定,製造業面臨供應鏈減碳壓力,從愛迪達、H&M、蘋果等跨國企業開始要求供應鏈落實減碳,影響之大,甚至連台灣的膠水工廠都被蘋果要求。目前國內車輛製造業年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144.3萬噸,且運輸部門排放量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12.9%,工業局為協助產業淨零轉型,採取二大合作,一是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模式,二是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中華汽車正是車廠「以大帶小」實踐低碳化亮點案例。
中華汽車協理廖景雲
廖景雲表示,2023年為「中華汽車電動車生態系」元年,將積極帶動國內電動車供應鏈發展。此外,在政府推出的「全方位協助產業推動升級轉型」補助計畫引導下,中華汽車攜手11家協力廠商,以最快速度成立「低碳化升級轉型計劃」團隊,並透過「以大帶小」聯合提出41項設備減碳改造升級方案,投資金額達1.1億元,預計完成後可減少1650噸/年碳排放量,減碳率可達24.8%。
綠色運輸不能等 逾半企業有急迫性
中華汽車除以自身經驗協助協力廠朝淨零轉型外,亦關心國內綠色運輸發展議題。廖景雲說,與《今周刊》合作的《綠色運輸轉型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五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而中小企業主要因應措施,分別為「汰換公務車」、「汰換貨車」、「採用已建置電動車隊的物流業者」;其中,更有91%受訪的上市櫃公司將「要求供應商改換電動車」列為綠色運輸策略推動重點,而非上市櫃公司亦逾三成會先選擇「採用有電動車隊的物流業者」。換言之,企業太晚換電動車等綠色運具極可能衝擊後續接單能力。
一如黃正忠在論壇中所言,台灣明年下半年要收碳費,隨著排碳要付費,油價將高漲,可達三倍之多,所有交通工具都會面臨強大壓力,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將衝擊我們。
創維塑膠總經理林毅桓
林毅桓以創維塑膠轉型為例,中小企業資源少,明知做這件事會增加很多成本,但不提早做,未來卻可能失去競爭力,「碳排如果等到客戶要求才做,可能就被排除了,因為客戶不會等我們。」
中華菱利電動車E300超低碳排 成為企業尋求綠色運輸的解方
企業朝低碳轉型有各種考量,成本往往是一大考量。在此次「綠色運輸轉型調查」中也發現:79%的企業認為價格是汰換綠色運輸的痛點,更有73.6%的企業表示一旦入手價降低可大幅提高換車的意願。中華汽車看到中小企業精打細算的需求,在今年第2季推出高續航力、充電速度更快的中華菱利電動車E300,除「整車買斷」外,亦提供「車電分離」方案,讓小頭家購車可依照自身營運條件選擇。
「車電分離專案」可降低購車成本壓力,同步享有10年電池保固服務,前4年每月電池租費為2990元,第5年開始到第10年每月租費3990元,減緩一次性支付車價的負擔。加上少了保養及牌燃稅等花費,大幅降低車輛養護成本。再者,中華菱利電動車E300 支援CCS1 快充,是市面上普遍的充電規格,從 0 %到80%只需 45 分鐘,為時間就是金錢的頭家大幅省下充電時間。
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
在KPMG負責永續服務,本身也是化工博士的黃正忠以自己開的德系進口電動車為例,估計大約每公里排放量115克二氧化碳,看到中華汽車推出的中華菱利E300後,表示,「中華汽車電動車排放量每公里降到80、90公克以下,達到歐盟允許新車上路的95公克以內的要求,相信未來能夠成為企業尋求綠色運輸的解方。」
低碳淨零趨勢不會改變,國內車廠率先推出商用電動車提供轉型方案。郭肇中以身為政府機構代表身分,最後特別對頭家們喊話,歡迎各家製造業者利用工業局疫後特別條款補助及輔導的資源,同時呼籲各企業在公務、物流運輸使用上,要優先選用電動車等潔淨能源車,以因應運輸碳中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