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從沒人做過,她與團隊還得去和封裝廠討論封裝方式,前後花了六年,才研發出可用在V.90數據機的磁性元件,且外觀與封裝技術都比照晶片,至今這個封裝方式仍被其他磁性元件廠沿用。這一戰,讓聯寶成為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做出這款磁性元件的廠商,在全盛時期,台灣網通廠幾乎都找聯寶作為第一供應商。
靠著這次成功經驗,聯寶陸續成為博通、微晶片科技(Microchip)的合作開發夥伴,由聯寶負責設計、製造磁性元件,交給IC廠製成「標準款」線路板,再賣給思科(Cisco)、瞻博網絡(Juniper Networks)等品牌廠。○三年,它開始業績大幅成長,一三年更達到營收八.八億元的高峰。
這麼一來,聯寶成為IC廠的推薦供應商,當品牌廠想買這些IC廠的產品,在磁性元件部分,就會由鴻海、和碩等代工廠向聯寶下單,有時品牌廠也會接洽聯寶談生意。
拚客製 獲得外商客戶認同
這個被譚明珠視為「成功方程式」的商業模式,吸引德州儀器在二○一五年找上門。「他們說有一項新技術叫PoE,會用到很多變壓器。」譚明珠胞弟、聯寶總經理譚偉傑說。簡言之,過去要連網、供電,得分別接網路線與電線,而PoE技術則只要一條網路線,就能同時供電。
當時沒多少人熟悉PoE技術,在對方開出規格後,聯寶立即著手設計要用哪種銅線、如何繞線,不過,想與美國大廠合作可沒那麼容易。由於是與客戶共同開發,而非純代工,因此聯寶必須依據每個新客戶的客製化需求,重新進行開發。
譚偉傑回憶,當時外商對華人的技術缺乏信任,經常提問「考驗」研發人員的能力,某一次,德儀要去見美國客戶,要求聯寶二十四小時待命,照客戶需求隨時調整樣品,有整整一個禮拜,研發團隊等對方凌晨談好規格,就熬夜趕工,隔天早上把樣品寄出,這才取得認可。
雖然多了這項產品線,但因成本高,PoE電源類變壓器元件的銷售量,好幾年都沒起色,偏偏發展超過十年的LED照明電源供應器業務,也遇上瓶頸。
台灣LED照明產業,一三年在中國競爭下淪為「慘業」,產品價格跌三成,技術人員也被中國挖走,LED公司不是結束,就是被併購。「以前都是人家來拜託你設計,現在中國抄我們的,都會自己做了,我就知道這塊市場不行了。」譚明珠說。
一八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原本中國LED照明電源產品輸美零關稅,現在則要徵收二五%關稅,這對產品在中國組裝、客戶又是美國廠的聯寶來說,無疑是一大重擊。加上聯寶LED照明電源業績,已從高峰期的三億元,衰退至一億多元,毛利率也從四○%掉到十五%,譚明珠毫不猶豫地砍掉那時仍占近兩成營收的LED照明電源業務,包括關閉中、台產線,以及裁員約當時總員工數兩成的一百多人。
這對譚明珠來說,是創業以來的最大跌跤,「但主管不可能都當好人,否則一跌倒,是會爬不起來。」面對公司氣氛低迷,她花了三年,親自與員工溝通,讓他們了解公司現況,少數有能力也有意願留下的人,則協助轉換部門。她也要求人資部與被裁員工保持聯絡,不但每年尾牙、周年慶邀他們「回娘家」,一旦有合適職缺也會馬上通知對方。
聯寶並不是同業中第一家果斷止血的公司,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邱昰芳指出,此舉通常是透過調整產品組合,犧牲營收規模救毛利,確實能讓公司體質獲得改善,提升毛利率及獲利。
收掉LED照明電源業務後,聯寶年營收下降,但靠著切入PoE電源類變壓器等利基市場,毛利率從一七年的二七%,提升至二三年第一季的三五.四%。此外,隨著PoE電源類變壓器成本逐漸下降,加上節能減碳趨勢,提高業者汰換意願;5G商用化、基地台數量增加,也讓這項產品需求大增,帶動營收及獲利。二○年至二二年,聯寶營收成長兩成六,每股稅後純益(EPS)也成長一.三倍,來到二.二四元。

譚明珠「不做純代工」的選擇,讓聯寶成為國內少數同時具備電源和網通磁性元件設計能力的業者。(攝影/吳東岳)
進軍無線充電市場 爬出谷底
近兩年,聯寶再進軍無線充電市場,把原先LED照明電源事業部的技術人才,整併為五十人團隊,善用他們對電源產品的知識,轉攻智控模組及無線充電模組的開發,更在二二年底併購無線充電品牌佑驊(U-Way)。目前,無線充電模組營收占比已從去年第四季的五.四%,成長至今年第一季的一○.九%。
「以前網通是一個沒人看到,或是看到卻不想花精力去踹開門的領域,譚董的選擇,讓聯寶走上跟別人不同的路。」譚偉傑的這一番話,其實也證明了聯寶能從谷底爬起的一大原因,是靠著譚明珠提早布局PoE電源類變壓器與無線充電市場。
邱昰芳指出,聯寶與IC廠關係緊密,較能掌握規格、終端需求的趨勢,但各家競爭對手其實都有自己掌握規格和市場走向的祕訣,仍要提防追兵。另外,聯寶雖然營收在短期內難以快速提升,但成長更穩健,接下來就觀察新產品營收,是否能補上這塊缺口。
走過三十五個年頭,聯寶稱不上順遂,但從它不怕挑戰、不畏跌倒,這份勇氣,將更有機會支撐它走向下一個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