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崛起,除了帶起某些職業是否會被取代的討論,沒想到也出現「AI歌手」的現象。中國影音平台bilibili(B站)最近出現大量由知名歌手翻唱經典歌曲影片點閱突破百萬,仔細聽這些歌,你會發現都不是本人唱的,都是由AI產出。
除了周杰倫、陳奕迅,又以「AI孫燕姿」超高模仿度引起話題,更讓孫燕姿本人發文分享看法,自嘲已經成冷門歌手,「AI超越人類原本就是預期中的事,靜靜看著技術發展、繼續做好自己,已然足夠」。
這些AI歌曲也引起討論,讓不少孫燕姿歌迷表示「連換氣聲都能清晰聽到,咬字尾音都非常像本人」。不過,這些AI訓練後模仿出來的音色,真的能取代真人歌手嗎?這些「機器歌手」又會對樂壇帶來什麼樣的波瀾?
實際搜尋B站,發現的確有大量以AI模仿知名歌手的歌曲,而這些歌曲模仿的歌手大多是有獨特音色與唱腔,讓人簡直分不出是真人還是AI。
▲「AI孫燕姿」影片成為近期成為熱門話題。(圖/翻攝bilibili網站)
AI技術應用在唱片業,又有哪些問題?
這些歌曲背後的生成要素,從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表示,這些由AI生成的歌曲,基本上是用開源的生成式語音訓練模型,運用一些語音素材進行訓練;簡單來說,就是透過AI技術「音色轉換」加持實現的。
首先AI對歌手的聲音數據進行了訓練,前期收集了真人歌手的聲音素材,接著進行「去除呼吸聲」等細節處理,進入一系列複雜的「訓練」,最後得到一個仿真模型,再通過模型進行推理進行聲音替換,最後讓音色與歌手本人的原聲高度相似。
這讓AI歌手從流行到民謠,任何曲調都能駕馭,甚至每天都有數十首「新作」面世。
不過以目前AI模仿歌曲來說,主要是模仿音色,感情、技巧方面還是與真人有差,像是「AI孫燕姿」唱《挪威的森林》,就有說不出的怪異感;唱《髮如雪》卻模仿不出周杰倫的唱歌技巧。
孫燕姿自嘲粉絲都已跳槽:我是冷門歌手
歌手孫燕姿的聲音就被拿來運用在AI,製作出多首歌曲的翻唱版本,包括《下雨天》、《安靜》、《一場遊戲一場夢》等等其他歌手的歌曲,聲音逼真程度讓不少人驚呼AI科技的技術,就連孫燕姿本人都發文感嘆科技進步,自認是冷門歌手,早已接受粉絲跳槽。
孫燕姿說:「我的粉絲們都已跳槽,也同時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門歌手的事實,而我的AI角色也成為了目前所謂的頂流。畢竟該怎麼跟一個每幾分鐘就能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比呢?」
儘管很多人認為,AI創造的歌聲裡沒有情緒,也沒有音調變化,外界還是能分辨出來,但孫燕姿認為「很抱歉,我懷疑這只會是個非常短暫的反應」,在萬事萬物都可以被複製、創造出來的世代,AI技術都可能會有一種專門為你創作的獨特內容,「你並不特別,你已經是可預測的,而且不幸的是,你也是可塑的」。
▲孫燕姿回應「AI孫燕姿」話題。(圖/翻攝自孫燕姿微博)
AI歌手「以假亂真」有無侵權?兩派意見吵翻
聽到久未發表作品歌手唱別的歌手歌曲,歌迷是如何想的?有些歌迷持支持意見,認為聽到喜歡的歌手唱別人的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本來以為AI最不能替代的是藝術類,沒想到AI也能往藝術發展」;但也有歌迷覺得即使模仿音色,但在情感面上還是不及真人歌手。
然而,不論是「AI孫燕姿」、「AI周杰倫」,這些歌曲創造高點擊率,卻也同時衍生創作版權的問題。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些AI歌手翻唱的老歌新曲,大家就是拿來「自己聽聽」,沒有進行商業性質交換,應該不算侵權;但若是明星的聲音可以用來「被訓練」,那一般人的聲音不就也有被利用的可能?
面對AI版權問題,今年5月,知名串流平台Spotify宣布,將陸續下架由AI平台Boomy生成的歌曲,以保障原創者的版權收入。Spotify指出,人工造假的歌曲一直都是整個行業存在的問題,「正努力從平台消除上述問題,下架人工造假串流音樂和扣留版稅,以保護誠實、勤奮藝術家的版權稅收入」。
環球唱片執行副總裁邁克爾·納什(Michael Nash)則指出「人工智慧音樂」正在稀釋市場,使原創作品更難找到,並侵犯藝術家獲得作品報酬的合法權利。
相關新聞》
新歌AI唱的 陳珊妮:音樂製作人還是無法被取代
究竟「聽歌客製化」是趨勢,還是對音樂產業的顛覆?
金曲歌后陳珊妮今年推出新單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她在記者會宣布這首歌的原唱其實不是她,而是由她擔綱製作人調教AI產生的歌聲,是台灣首支最擬似真人AI單曲。
對於利用AI生成音樂,陳珊妮本人的態度很坦然,「現在AI的趨勢是不可逆的,而且AI Vocal不受限於時間、場地等限制,加上AI是不會疲累的,若未來真的崛起,歌手的工作很有可能受到影響」。
不過陳珊妮也說,因為 AI 的配唱過程,仍需要由專業音樂製作人加入,以人類的美學和經驗去引導AI擁有情感面,「音樂製作人的工作是無法被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