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逐漸甦醒的日本新創生態

逐漸甦醒的日本新創生態

2023-05-24 10:17

在政府積極推動下,日本新創生態是否有機會成為亞洲下一個新創基地?

可以確定的是,在亞洲新創版圖中,又將加入一個全新挑戰者,未來發展也很令人期待!

一般想到新創生態圈,映入腦海的多半是美國矽谷、中國這兩大新創市場,然而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卻鮮少成為話題焦點。據指標數據智庫CBInsight統計,截至今年四月為止,日本新創獨角獸共計六家,甚至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

 

日本新創生態發展受限的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包括過去長久實施終身雇用制,導致人才流動不足、稅金政策導致轉職成本高、保守與害怕失敗的社會風氣、新創出場管道受限等等。

 

不過,近期以來,日本新創生態開始令人有種逐漸甦醒的感覺。不只聽到身邊許多投資人開始尋覓日本新創的投資機會,就連股神巴菲特最近都親自造訪日本,並向媒體公開表示已經增持日本五大商社

 

這股改變力量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是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科技創新與新創企業視為「新資本主義」的兩大支柱,並在二○二二年初針對日本新創企業宣布一項「五年計畫」,目標是在二七年以前將新創企業數與相關投資額都提高至十倍。

 

去年夏天,更進一步於內閣設立「新創擔當大臣」,負責協調新創相關政策。

 

至於Moderna在疫情大流行前,是針對心血管、代謝、腎臟病、再生醫學、癌症開發mRNA疫苗靶點,成立十年累積虧損約十五億美元,但其COVID-19疫苗在疫情後九個月拿到美國第二個EUA。營收從二○二○年的八億美元,增長到二○二一年的一八四億美元,獲利從負七.四七億美元增長到一二二億美元。Moderna預計二○二二年營收可達二二○億美元。近期Moderna產品線的次世代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都進入二、三期臨床試驗,且藥物管線也已有癌症、腫瘤免疫、罕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開發mRNA疫苗。未來二○二五年發展計畫,則欲開發十五種死亡率高的流行疾病。

 

由此觀之,三家受惠新冠疫情最深的公司未來都將目光放向其他傳染病或癌症,以降低當前過於依賴COVID-19的風險。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健寧(一九九二年~,台大藥學系)、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科大電子通訊研究所)、陳咨瑋(一九八八年~,台灣師大運動科學系)、簡立丞(一九九四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共勉。

 

二○二一年非主要依賴COVID-19營收增長大於一○%的製藥巨擘,包括:AstraZeneca(YoY:四○.六%)、AbbVie(二二.七%),Merck(十七.三%),Eli Lilly(十五.四%),Johnson & Johnson(十三.六%)。

 

非依賴COVID-19排名第一的AstraZeneca二○二一年營收為三七四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併購Alexion的罕見疾病藥物,貢獻約三十一億美元。而腫瘤產品組合貢獻一一六億美元,增長為二六%,尤其重磅產品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Tagrisso,突破五十億美元銷售,二○二三年預估營收為五十八億美元。另外抗體偶連藥物(ADC)的Enhertu二○一九年才獲批准,去年HER2+乳癌的二線療法擊敗Roche的Kadcyla,目前也正進行一線藥物的頭對頭對比臨床試驗。未來AstraZeneca癌症產品組合值得期待。

 

AbbVie去年營收為五六二億美元,主要受惠於過去曾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營收第一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Humira,營收達兩百億美元。然而該藥即將在二○二三年面臨專利到期,因此現階段致力為Humira的繼任藥物Rinvoq、Skyrizi建立市場。

 

其他公司如Merck透過全球銷售排行第四的免疫腫瘤藥Keytruda(YoY:二一%,營收占三五%)的適應症擴展來推進增長;Eli Lilly增長主要來自其糖尿病藥物Trulicity(YoY:二八%,營收占二三%)和Jardiance(YoY:二九%,營收占五%)、免疫製劑Taltz(YoY:二三%,營收占八%)、乳癌用藥Verzenio(YoY:四八%,營收占五%);Johnson & Johnson則以多發性骨髓瘤藥Darzalex(YoY:四四%,營收占十二%)、免疫調節劑Stelara(YoY:十九%,營收占十八%)來實現增長。綜觀以上,非屬COVID-19增長型公司的重點藥物大多屬於癌症用藥、自體免疫藥與糖尿病藥。

 

展望未來,隨著疫情平穩,疫苗驅動公司的增長將趨緩,mRNA的技術將從告一段落的COVID-19研發轉回疫情前的癌症療法開發;而非疫苗驅動型的公司則將更大依賴疫情前重磅藥物的銷售,尤其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藥物等開發,將重新回到全球大型製藥巨頭的主戰場,值得專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投資的投資者,追蹤注意!

 

特再嚴正聲明:投資詐騙LINE不斷在市場出現,敬告投資者,請勿受騙!

延伸閱讀
逐漸甦醒的日本新創生態
逐漸甦醒的日本新創生態

2023-05-24

後AI時代的第二人生
後AI時代的第二人生

2023-04-26

人類創造力爆發 2.0 時代來了!
人類創造力爆發 2.0 時代來了!

2023-03-29

你也有「AI焦慮症」嗎?
你也有「AI焦慮症」嗎?

2023-03-01

「沒時間」不是阻礙理想的藉口
「沒時間」不是阻礙理想的藉口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