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周二舉辦「院內大師講堂」,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談創新、成長、管理、永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台積電技術領先與成功的經驗,提及對於如何培養對未來有遠見的人?他說「知識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層是資料(information),再往上一層,是知識 (knowledge),則需要將資料「內部化」,就是要用腦子,這是大學生涯應該養成的能力與習慣。
在院長陳威明介紹下,張忠謀難得公開現身北榮,現場吸引逾千名醫護人員參與,把北榮介壽堂擠爆,一個小時的座談結束後,全體起立鼓掌,久久不息。與會的台北榮總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和謙在臉書上紀錄演講的問答內容,北 榮員工踴躍提問,在陳威明主持下,張忠謀知無不言。
陳威明詢問,台積電營收一年為新台幣2.26兆,台灣健保總額一年才8000多億元,台積電營收是健保整個總額的2.8倍,但大家知道台積電R&D(研發支出占營收比例)一年1500億。該如何決定R&D比例,讓企業永續經營,讓台積電變成世界典範?
張忠謀說,台積電成立10年後,才公開說「技術領先」,原因是投入高額R&D經費,為最大競爭對手Intel(英特爾)、三星的3倍,且秉持台積電核心價值,包括誠信正直(Integrity)、承諾(Commitment)、創新(Innovation)及信任(Customer Trust)。
對於如何培養對未來有遠見的人?張忠謀說,大家知道「知識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層是資料(information),以前是大學畢業後,才有能力蒐集資料,現在只要中學生,就有能力透過google獲得資料。再往上一層,是知識 (knowledge),則需要將資料「內部化」,就是要用腦子,這是大學生涯應該養成的能力與習慣。
張忠謀表示,對於目前大學教育有一個批評,就是考試成績蠻靠記憶,靠記憶是有幫助沒錯,但更多需要的是思考和分析。因此,金字塔最上一層是洞察(insight),那絕對需要思考才能獲得。且原本自己專業的、技術的一個金字塔是不夠的。
張忠謀說,如果他只在半導體技術的金字塔往上爬,不足以使他創建、發明台積電獨特的商業模式,而是什麼使得他創建台積電獨特的商業模式?還需要半導體業marketing的金字塔,兩個金字塔合起來才能發展出現在的台積電。
台積電非常重要的就是追求「創新」的商業模式。兩個金字塔,都必須達到「洞察」的等級,從資料變成知識,再變成洞察,也不敢說能洞察全部,但至少洞察一部分,其實就也差不多了。
至於,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應先繼續讀碩博士,再就業,還是先工作,有一點社會經驗後再回來攻讀博士問題。張忠謀說,要看從事什麼工作。
張忠謀表示,對醫師來說,假如預備做醫師的話,覺得應該先念書,書讀好後再做醫師,如果是根本不知道要讀什麼書的話,那頂多唸到一個碩士學位,甚至只念到學士學位,工作幾年後,知道自己興趣和未來在什麼地方,那再回學校念書。
而大學生涯對未來職場發展,即人格特質和能力有何影響?張忠謀指出,大學對人格的影響是比較少的,因進大學時通常18歲了,已經蠻成熟了。且影響人格還有家庭教育、從小交的朋友等因素。
但對能力影響,大學是很大的。張忠謀認為,進大學第一要學會的,就是將來謀生能力,「這個話有人不歡迎我講」,但我覺得他們的想像其實已經過時了,他們的想像認為,到大學來是要享受知識、享受得到智慧,而在古希臘的確是有這個想法,一直到19世紀,恐怕都還有這個想法。可能到20世紀,變化就很大了,上大學的人多了,職場上的競爭加劇了。
張忠謀說,在大學假如沒有好好的學到一門謀生的本領,一出去,馬上就會面臨被認為是很醜惡的世界,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在,只是要做好準備,那這就不是醜惡的世界了。可是在大學不準備,一個謀生的本領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並不很歡迎你。
張忠謀至今每天都在閱讀,且閱讀量大,如何挑選值得閱讀的書籍?張忠謀說,他很少閱讀中文書,閱讀很多的都是英文書。他完整唸出提問者的問題:「市面上書籍琳瑯滿目,本本都有很多人推薦寫序,內容卻不見得精彩。」他表示,他完全同意。
他如何選擇要看的書?主要是經過書評。主要看兩個書評,第一個是紐約時報的Sunday Book Review,第二個是 New Yorker。紐約客的書評,他從 1949 年訂到現在。事實上,書評往往比書寫得還要好。
對於張忠謀特別強調:台積電核心價值是誠信正直(Integrity)、承諾(Commitment)、創新(Innovation)及信任(Customer Trust),陳威明表示,希望台北榮總的用人及醫院核心價值,也能向台積電看齊,持續創新並且以病人為中心,成為民眾最信賴的醫學中心。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