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用導管年產值近500億美元,台灣卻有9成仰賴進口,惟峻程科技力拚突圍,以年產80萬套的產能,為歐美大廠代工,甚至賣回台灣。
一根根搶救全球「死亡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的精密導管,都是這家台灣醫材新創的商機。
成立10年的峻程科技,攻進北美最大醫材公司、全球三大內視鏡廠,並替多家國際醫材大廠代工導管。今年,粗估它已經在全球接下80萬套精密導管的訂單,營收有望突破3億元,是高階醫材導管領域的台灣隱形冠軍。
「醫療器材的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市場規模,2026年可望至972億美元,只要峻程占到2%,就有接近20億美元(約新台幣600億元)的規模。」曾在醫材外商工作10多年,目前是杉盛資產管理總經理暨識富天使會投資人的林傳恩,相當看好峻程的市場潛力,於是從2021年起投資峻程。
峻程的發跡故事,要從曾任工研院材料與化工所研究員逾20年、現年52歲創辦人暨總經理楊政典的創業夢說起。
原來,1990年代才20歲出頭的他,首項研究任務主題就是導管,沒想到竟成為終生志業。台灣過去以生產口罩、隱形眼鏡等體外醫材為主,較少涉足高風險的侵入性導管,「其實當時整個產業氛圍都覺得,我們做那些產品好可怕,要插到血管裡面。」而楊政典是少數有勇氣的開路先鋒。
「也許可以從研究員的身分跳脫,做些不一樣的事。」當時,楊政典發現心血管疾病愈發盛行,看好未來心臟、內視鏡等高階導管需求增長。對相關技術很有自信的他,決定搶進藍海市場,於2013年用新台幣50萬元白手起家。
但是,要把技術轉化成產品並不簡單,一件醫材從雛形到量產得花3至5年,所以在峻程頭5年的研發過程,初期3個月就讓資金見底,只能靠著政府補助,以及販售技術服務、生產設備,勉強生存。
歷時5年研發測試
導管全自製 設備多自主開發
熬過5年反覆的研發測試,如今峻程在導管的「壓出」技術上,可細到直徑5毫米,約原子筆筆芯等級,並擁有特殊的表面處理技術,讓導管能在人體內久放,不會因接觸血液而產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