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邑曾經在學名藥領域穩健發展,卻選擇打掉重練、往新藥領域開發。
用七年時間,目前已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階段,它如何找到低風險開發策略?
當公司仍處於穩健獲利的階段,賣盡資產、從頭來過會是好選擇嗎?新藥研發公司國邑藥品科技,從二○一六年展開轉型,放棄學名藥製造、轉往新藥開發後,今年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最後階段,力拚年底前完成試驗。
能夠大膽轉型新藥開發,國邑採取的是一條風險更低的策略:「新劑型新藥」。這是依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給予的505(b)(2)新藥發展途徑;所謂505(b)(2)途徑,簡單說,就是新藥開發者若「用已核准的藥品進行改變,成為非新成分的新藥」時,可適度利用已核准藥品的公開資料,藉此縮短研發時間。
手上50張藥證全賣了
展開選題、打造新團隊作戰
「畢竟是老藥新用,我想我們的三期臨床失敗機會,會少一些。」國邑藥品總經理甘霈接受《今周刊》專訪,展現對自家新藥的信心。
然而,朝向新藥發展卻不是國邑最初的創業起點。前身名為萬菱藥品科技,創立於二○○○年的國邑,最初以學名藥開發為主要業務。「當時我們做的,很多都是市場上第一個學名藥。」國邑藥品財務長楊淑萍回憶過往,決定轉型的契機,是因為藥價的變化。
一六年,由於健保對於藥價逐年下調的影響,學名藥又難以銷往國外,萬菱團隊也在思考轉型的可能。正好,當時剛從台微體離開,思考創業可能的甘霈,在接觸投資人時遇上萬菱合夥創辦人王建治與顏麟權。
「他們就建議我:萬菱已經有很好的實驗室、辦公室,你不需要從頭開始。」甘霈笑說,當時雙方的討論,是以萬菱公司主體為基礎,將原本學名藥的產品全數出售,並將資源集中在新藥開發,藉此展開轉型。
找上甘霈,是因為過去在台微體,他就是負責新產品開發。於是,萬菱把手上五十幾張藥證出售,轉賣給王建治創立的另一家藥廠瑩碩生技,外加出清存貨,總共換回約一億元開始轉型路。
然而,甘霈眼前還有兩大難題,一個是要如何選定題目,另一個則是要改變團隊的做事思惟。「你看我電腦裡密密麻麻的列表,因為我在上班之餘,都會自己做題目研究。」甘霈表示,決定帶領國邑往新藥研發後,用了半年的時間,才篩選出L606這個新藥,朝向肺高壓這個適應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