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臺灣的新經濟與創新能量,培育出臺灣未來的護國群山。在臺企銀管顧與證交所共同推動的「臺灣創新經濟產業論壇」中,期望能以臺灣發展成功的電動車產業為例,號召更多新創產業加入創新板,打造亞太地區科技創新產業的上市新品牌。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
為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追求永續發展的經濟新模式,政府提出了「5+2產業創新計畫」、「精進新創發展環境」推動策略,不僅成為臺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也讓新經濟產業聚落成形。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致詞中表示,特別感謝臺企銀對於臺灣新經濟與創新能量的支持,證交所推出「臺灣創新板」,就是要以行動具體支持新創發展,協助加速進入資本市場,證交所持續與新創生態圈互動交流,聽取中介機構及業者意見,滾動檢討精進法規,打造更友善的新創投資環境。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在專題演講中也特別點出,創新板的必要性,如Google、臉書、亞馬遜等新創公司皆透過資本市場才得以快速成長,足以顯見歐美交易所經常扮演新創公司成長的關鍵角色,臺灣當然也不例外。2022年計有8家公司申請送件臺灣創新板,展望今年,將爭取更多具發展潛力、有影響力和創新性的好公司加入創新板行列,2023年底創新板市值可望達到2000億元。
中華經濟研究所院長葉俊顯與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進行圓桌對談,以增進與會者對臺灣創新板的瞭解,進而共同參與台灣新創大未來,協助我國產業升級轉型,強化證券市場韌性。
創新板來了 資本市場創新聚落成形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認為,證交所推出的創新板,特別是ESG、AI(人工智慧)、元宇宙、新生技醫療等產業的新創公司,將有很高的機會引起國際資金的青睞。
尤其是,ESG領域中最引起外界矚目的電動車產業。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就強調,淨零碳排是人類最重大與最艱困的挑戰,但是有挑戰的同時也為產業帶來新的機會,「在電力化成為趨勢之下,電動車是發展最為穩健的產業,根據彭博社的預估,2040年電動車在全球市佔率會達到50%。」
如今,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的供應鏈中,臺廠占比已高達50%,如中鋼於2007年開始,就與特斯拉合作,透過協同研發,已經供應所有車款馬達所需要的電磁鋼片;富田電機也於2005年開始與特斯拉合作,2016年才製作PM(永磁同步)馬達,因為裡面有稀土。
中鋼技術部門助理副總劉宏義在演講中指出,電動車發展趨勢中,以Model S為例,過去續航力為540 km,採超能效電磁鋼片(鐵損可以降低30%)製作新馬達,可提升至610 km (續航力提升13% )。「輕量化同時滿足安全性,促進跨世代先進高強度鋼(≥590MPa)廣泛使用。」
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也談到,在電動車發展初期,富田電機以IM(感應)馬達打響名號;現今,在續航力尚無法滿足期望,效率較高的PM馬達為主流;未來,因政治、國安、產地等因素,需降低使用稀土材料,未來新世代馬達趨勢將全面導入高功率Hairpin(扁線)。
電動車時代來臨,汽車產業生態系出現改變,由於很多零件需要與電連結,這為臺灣創造打進國際大廠供應鏈的機會。以上與談貴賓為宏利汽車總經理金義文(左起)、中鋼技術部門助理副總劉宏義、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
電動車、數位科技… 臺灣未來的護國群山
不僅是中鋼、富田電機,中鋼、臺企銀等投資的宏利汽車也已成功打入電動車供應鏈。宏利汽車總經理金義文指出,電動車輕量化需求中,現階段電池輕量化尚屬瓶頸工程;面對各國日益嚴苛的車輛安全法規,在汽車結構中使用高強度熱成形鋼板,為目前最成熟的技術選項,宏利汽車也已成功投產。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觀察台廠在全球電動車產業早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演講中也提到,巴士、卡車、物流車、垃圾車正全面電動化,「臺灣半導體、PCB、光學鏡頭、面板、網通的車用營收由3年前的10%,提高到30%至45%。軟板甚至提升至70%。」
證交所簡立忠總經理
事實上,電動車產業只是台廠發展成功的產業案例之一,未來在數位科技領域還有更多可以大展拳腳的舞台。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指出,數位科技躍為國際資本市場主流,全球前五大市值公司中,有四家為數位科技,「國內外資本市場結構性改變,科技專業占比大幅提升,且不乏獨角獸。」
在臺灣創新板推出之後,錼創科技、泓德能源、雲豹能源陸續掛牌上市,台灣虎航、走著瞧、倚天酷碁等創新性公司也預計於2023年掛牌。創新板的目標是打造資本市場創新永續新聚落,扶植新創成長,同時支持產業轉型和升級。另一方面,也讓投資人參與共享新經濟產業的成長果實,打造亞太地區科技創新產業的上市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