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威從3年前開始與母公司緊密合作,看準數位轉型的新趨勢;未來,在華碩協助供應鏈廠商投入智慧製造的過程中,也將為翔威拓展市場新機會。
根據《財訊》報導,26年前,華碩以4億元入股翔威國際,取得過半股權,董事長施崇棠罕見地擔任翔威第1任董事長。翔威讓施崇棠看上的,就是一套MES(製造執行系統)的軟體。如今,翔威已成為華碩轉型搶攻智慧製造商機的新尖兵。
資策會團隊吸引施崇棠關注
翔威的前身來自於資策會,團隊規模近80人,不僅有接單實績,且已經是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26年前,該團隊決定從資策會獨立出來之際,吸引施崇棠的關注。
《財訊》報導指出,施崇棠當時即認為軟體是未來投資的方向,在看中翔威的軟體開發能力之下,決定支付資策會近億元的技術轉移費用,並投資4億元取得過半股權。
脫離資策會之後,翔威連虧9年,2008年更因此辦理虧損減資50%。回顧營運初期的艱辛,翔威總經理游俊樺說,早期電子業製造願意花大錢買設備,卻認為軟體應該是免費附送;儘管當時軟體不受重視,但在科技大廠IBM的推動下,施崇棠也認同,未來的附加價值應該在軟體上。
減資後更專注經營軟體的翔威,如今已創下超過120家企業廠區百分之百建置成功案例,在台灣電子組裝代工業更擁有7成市占率。《財訊》也發現,電子代工大廠鴻海、仁寶、廣達在深圳、昆山及上海的製造工廠,都有翔威的系統。
MES系統之所以重要,在於從接單到生產的所有流程都可以記錄下來,不只是數位化,還能達到可視化、即時化的程度。游俊樺強調:「MES就像是生產現場的照妖鏡,也是製造業的基礎設置,導入MES已經不只是效益的問題,這是生存的問題。」
他舉例,2005年索尼因筆電鋰電池易燃而全球召回,事件也衝擊多家採用該型電池的筆電大廠,如果沒有採用MES系統,就無法追蹤所有產品的批號。
面對軟體實力更強大的外商挑戰,接受《財訊》採訪時,游俊樺透露,美國大廠甲骨文也想要進來這個市場,但是費用「是我們的價格至少要再加個零」;對於在毛利率上斤斤計較的電子組裝代工業而言,外商的產品真的太貴了。
近3年,配合華碩發展智慧製造的轉型布局,翔威與母公司之間的合作也開始緊密起來。
智慧製造商機成長力道可觀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對《財訊》採訪團隊表示,華碩突然說要做製造,大家不會相信,所以第一時間就找翔威。以新北樹林智慧工廠為例,製造、倉儲系統以及戰情室即時資訊系統等都是由翔威負責規畫,經過這次的合作,雙方都看到未來有更多的機會。
華碩跨足智慧製造主要來自3大驅動力:第1,市場往少量多樣的方向走;第2,產品迭代更新的週期變短;第3,客製化程度需求變高。為了能快速反應以及彈性調整生產線,華碩打造了樹林智慧工廠,目前已量產伺服器、電競電腦以及工業電腦用主機板。
《財訊》分析,工廠要進入到工業4.0的境界,不只複雜度變高,技術門檻也變高,除了機器設備自動化、智慧化、聯網化,還有如何進行人機協作的流程。游俊樺認為,以翔威這樣規模的公司,就會發現自己的能量不夠,更要結合母公司華碩已開發成功的AI軟體、AIoT光學檢測設備等,以擴充自己的能量,不再是一家公司包辦所有的事。
現在,華碩除了樹林廠外,包括桃園蘆竹廠、捷克廠、越南廠等都將導入翔威的產品。未來,華碩要協助自己的供應鏈廠商達到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的目標,也讓翔威有拓展新市場的機會。例如,近期即有某家連接器廠規畫至越南建廠,翔威也會為其量身訂做MES等系統。
「過去傳統的生產模式已不適合現在以及未來的趨勢,台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已經不會回頭了。」同時擔任翔威董事長的張權德樂觀看待。
根據《財訊》報導,在數位轉型的需求帶動下,翔威去年獲利倍增,年營業額約1.5億元,帳上累積盈餘已達4000萬元。儘管近來大環境面臨不景氣的考驗,但游俊樺仍看好今年營收達雙位數成長;他強調:「台灣中小企業的製造數位轉型,是我們的機會,只要把在地化的差異做出來,生存的空間就會出來。」 …(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81期)
延伸閱讀:
矽谷銀行垮台》4大後坐力震撼金融圈 葉倫示警:Fed過度專注升息,恐衝擊實體經濟!
「你抱一年領股息,他買一天賺價差」小心!高殖利率題材變短線狙擊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