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台灣有20多家醫學中心,每家都做出獨家領域的醫療人工智慧模型,但不一定都有力氣做商業化推廣。長佳智能是少數完成一站化的AI醫療軟體。
「若是30年前,有24小時的心電圖,就可以精準發現病患的問題所在。」長佳智能董事長陳明豐,接受《財訊》採訪時表示,透過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不管在醫學影像、醫學研究、遠距醫療等,都可以大幅縮短醫療照護的流程,讓病患、醫院都得到最大的幫助。
AI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這股風潮也開始大量應用在醫療。作為台灣很早就投入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的長佳智能,與中國醫藥大學體系醫院長期合作,透過授權取得巨量醫療數據,以及各專科領域的醫師投入,成為台灣很少數能成功商業化的醫療人工智慧廠商。
元富證券報告指出,台灣有20多家醫學中心,每家都做出獨特領域的醫療人工智慧模型,但不一定有力氣做商業化推廣。而長佳智能則是少數同時擁有醫療大數據資料,龐大的醫師體系,及系統化雲端平台,得以完成一站化的AI醫療軟體,在業界中打造出一道堅固的護城河,享有較高的市場評價。
這一路走來,長佳智能董事長陳明豐扮演關鍵角色;他曾任台大醫院院長,《財訊》分析,從醫界跨足科技領域,將AI大數據與醫療診斷兩項專業背景緊密的結合,是長佳智能站在極佳起跑點的一大關鍵。
從醫界進軍AI醫療研發
陳明豐直言,30年前他在當心臟科醫師時,就認為透過「數位科技」的協助,醫療診斷會更有加分的效果。舉心電圖為例,過去病患大多因為感到身體不適,才會到醫院檢查,若當下心電圖反應是正常的,醫師很難在第1時間做出正確判斷。但有了科技輔助之後,現在有了24小時心電圖隨時監測,就可以及時精準診斷。
陳明豐接受《財訊》採訪時說,當時為了加速醫療體系的科技化,台大醫院與台大電機系合作,他是主要參與者之一,負責提供醫療相關的數據,與電機系工程師們合作,完成協助醫療工作的科技產品。因為有了這一層關係,埋下往後投入醫療人工智慧的種子。
從台大醫院退休後,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力邀陳明豐加入,專注於醫療人工智慧研發的長佳智能,正式起步。
《財訊》分析,相較於許多科技大廠都投入到醫療AI領域,規模較小的長佳智能如今取得較好的成績,例如「圖像紀錄傳輸系統」、「骨齡輔助診斷系統」、「心電圖分析軟體」,以及「醫學影像傳輸裝置」等4項已取得台灣食藥署醫材許可證。其中,「圖像紀錄傳輸系統」也已取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許可。
同樣擁有醫師背景的長佳智能研發長王帝皓進一步解釋,由於長佳智能背後主要團隊幾乎是醫師所組成,更能精準對應到醫療人工智慧的模型開發。簡單地說,所有的人工智慧都是需要被訓練,才能夠精準的判讀,不然就是瞎子摸象,所以,在龐大的大數據中,如何清楚判讀哪些是有問題的影像,或沒有問題的影像,前提還是需要專業的醫師去解讀,這一點是長佳智能勝出的關鍵之一。
醫師訓練人工智能精準判讀
例如,頭頸部的勾勒系統,在沒有人工智慧之前,是由放射科的醫師透過3D顯影,一張張地描繪出來;但如何透過大數據讓人工智慧學習描繪,就需要專業醫師的訓練。因此,《財訊》分析,每一個醫療AI模型的建立,背後都是醫療團隊努力的成果。
陳明豐說,醫療AI可以大幅降低醫療體系人力的負擔,以實際案例來說,全台核子醫療醫師總共才百位左右,但病患卻多達16萬人次,即使是相對冷門的疾病,病患人數與醫師比率仍過於懸殊,若是有相對應AI模型建立,提前判讀數據正常與否,自然就可以緩解工作量壓力。
3月1日長佳掛牌首日就大漲近1倍,除了背後趨勢科技、廣達、大銀、上銀、晟德、元大主要股東大牌雲集。另外,在ChatGPT引動的AI大熱潮,做為台灣第1家醫療人工智慧的長佳,備受小股民的追捧。
統一投顧報告分析,由於醫療AI成為近期市場主流,若根據國際同業市值規模比較,台灣的醫療體系環境在醫師、工業及科技整合上,更有利於AI發展。…(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81期)
延伸閱讀:
矽谷銀行垮台》4大後坐力震撼金融圈 葉倫示警:Fed過度專注升息,恐衝擊實體經濟!
「你抱一年領股息,他買一天賺價差」小心!高殖利率題材變短線狙擊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