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各國政府爭搶疫苗的狀況,讓台灣對自製疫苗的重視度也加倍提升。
今年一月,國光生技的腸病毒疫苗完成取證上市,這支國產疫苗如何熬過多年開發歷程?
兔年開春,國光生技宣布其子公司安特羅生技獨力研發、專治腸病毒七十一型的疫苗,正式取得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核發的藥證,是全球扣除中國以外的地區,迄今唯一成功上市的腸病毒疫苗,寫下台灣疫苗發展史的新里程。
未來,這支疫苗由國光生技生產後,將交由安特羅負責銷售。安特羅總經理張哲瑋透露,除了台灣,「包含中、日、韓、東南亞(的生技公司)都在接觸我們。」今年銷售目標十五萬劑,營收貢獻上看三億元,並有望讓公司明年轉虧為盈。
從國光生技投入臨床試驗至今,經歷九年,然而,對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而言,卻是一場他等了二十五年、從瑞士盼到台灣的夢。
機上報紙頭條讓他萌疫苗夢
時間回到一九九八年,時任衛生署署長的詹啟賢,為了爭取台灣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當年五月帶團飛往瑞士日內瓦,他在回程的飛機上,不論翻到哪一家台灣報紙,頭條標題全是寫著同一件事:腸病毒大流行。
這場疫情,不只是詹啟賢訝異,更是整個台灣醫界沒有預料到的嚴重;幾乎每周都有小孩子死亡,但當時能夠提出的預防方法,只有不斷宣傳「勤洗手」一招。面對疫情,醫師出身的他很清楚,只有疫苗才是有效控制病毒的最佳方法。
「那時候,有三件事情要做。」詹啟賢說的,分別是成立防疫機構、重新修訂專法、開發國產疫苗。前兩件事,他從瑞士回來的隔年,先是成立疾病管制署,再推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法,僅剩國產疫苗這件,難以在短時間完成的心願。
這件未竟之事,在他卸任衛生署長、重回醫界後,一路到了二○○八年,機會之窗,才終於開啟。
「當時(國光生技前董事長)李明亮打電話給我,說他覺得很累,希望我去接董事長。」這份邀約,就是他疫苗夢的起點,卻不是個好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