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3/16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進行半導體世紀對談,當中也揭露了台積電創立之初,若不是前經濟部長李國鼎力挺,政府根本不可能投資台積電,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掛牌上市後,政府巴不得立刻賣光光。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針對「全球晶片競爭與台灣的關鍵實力」議題進行對談。
張忠謀感嘆,當他閱讀這本書時就像是進行一場「懷舊之旅」,因為自己就是戰場裡頭打仗的士兵,坦言這場半導體的仗真的打得很辛苦,產業的發展及競爭階段他都曾參與其中,而書中裡面的人物,在他印象中已經有一半都逝世了,自己可以說是最後一個還活著的主角。
但話鋒一轉,張忠謀認為Chris Miller的書中有點太強調政府對台積電所扮演的角色了。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創立初期政府只扮演了「投資」的角色,而且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投資者」,當時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李國鼎是唯一相信他的人,也因此才讓政府願意拿出約55億台幣投資,取得48%的股權,「如果不是他,政府不會投資台積電」。
張忠謀回憶,台積電1994年在台灣掛牌上市後,政府巴不得立刻賣光手中所有持股,為了讓政府能夠盡快出清股票,台積電才會決定到美國紐約上市。
直到政府賣到僅剩6%持股時,張忠謀才提醒不要再賣了,希望能保留些許股票,這就是政府至今的持股。
不過,張忠謀坦言,台積電之後也獲得政府其他形式的支持,像是台積電核心小組成員,約有120名工研院IC研究團隊的成員加入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