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於3/13舉行「2023 ChatGPT在高等教育和產業發展的應變及創新論壇」。《今周刊》整理論壇重點,介紹未來ChatGPT實務應用上的重點概念。
ChatGPT爆紅之初,曾經引發一波「人類會不會被AI取代」的焦慮。至今焦慮慢慢沉澱,一種常見的說法是:AI不會取代人類,但善用AI的人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亞洲大學舉辦論壇,邀請學者、科技業與教育界人士,從ChatGPT的技術革命,反思高等教育與產業如何因應AI發展趨勢,試圖找出「不被取代」的一條路。
當AI比人類會作答,「問問題」成為關鍵
隨著ChatGPT被廣泛應用,「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被許多人視為未來顯學。白話來說,「prompt」一詞係指「對AI下指令」,譬如在ChatGPT聊天室裡丟出問題、在MidJourney上對AI提出繪畫指令。論壇上多數講者都指出,當ChatGPT比人類更擅長整理資料、提供答案,問出好問題的能力,將比回答問題的能力更關鍵。許多新創因此投入「提示模板」(prompt template)的研發製造,其中包括OpenAI前員工創立的Anthropic;網路上也出現一些諸如PromptBase、Fiverr的指令集買賣平台。
在台灣,Prompt一詞近期也衍生出一些魔幻的中文翻譯。有人將這些對AI的提問稱之為「咒語」,並以「詠唱師」指涉負責下指令的提示工程師;由此可見善加掌握人工智能,擁有的仿佛會是呼風喚雨的強大法力。
然而prompt如何能在未來的高等教育與產業上落實?當ChatGPT的出現讓AIGC(AI生成內容)門檻降低,許多教師一方面擔心這項工具被學生濫用,另一方面也尋思如何讓教學內容結合ChatGPT,讓AI成為學習的助力。清華大學教授巫勇賢即指出,未來老師的出題上,或許會選擇先將問題丟給ChatGPT,得到來自AI的答案之後,再進一步設計給學生的考題。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也以校內新學期課綱為例,說明傳播學院教授李怡志如何教學生透過prompt engineering生成EXCEL函數與指令。
大學教育應用之外,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張智威也在講座中指出,未來企業員工在開會前,可以先將會議內容丟上ChatGPT,與機器人演練會議報告,能夠讓正式開會的進行更有效率。
AI會是你的好朋友嗎?
然而許多講者也在論壇上指出AI在倫理與數位治理上的難題。中央研究院黃瀚萱以「ChatGPT的道德覺察」為題,指出現階段的AI看似說話彬彬有禮、非常政治正確,然而當他請ChatGPT對爭議言論進行道德分析,每次得到的回答相當缺乏一致性,由此可見這個模型尚不具有道德覺察能力。當人們越來越頻繁地透過ChatGPT尋求諮詢與建議,也需要留意AI經常是不精準甚至錯誤的。
他另外分享大約一週前網路上突然熱烈討論的ChatGPT「越獄」事件:使用者發現,當輸入特定的一串「咒語」,就會讓ChatGPT進入開發者模式。開發者模式下,聊天機器人原先彬彬有禮的語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態度輕率、語帶嘲諷的暗黑版ChatGPT。過去聊天機器人展現出的溫和氣質,或許不如許多人所認知的那樣真實,反而是一道「咒語」就可以改變的脆弱表象。
黃瀚萱總結,人們在聊天過程中,往往會不知不覺受到對方語言以及思想的影響。現在許多人一天花上兩三個小時和ChatGPT對談,當全世界那麼多人都受到ChatGPT這位「朋友」的潛移默化,長期下來對人類的文化也可能造成影響。ChatGPT的知識範圍僅限於過去人類所有的資料內容總和,這也使「創新」成為它的弱點。而人類如何不要在ChatGPT的影響下,漸漸喪失創新的思考能力、導致「觀點單一化」,也會是未來人們與AI做朋友時需要深刻警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