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深深刻畫在現代人腦海中的一句話,《今周刊》在二○二三年年初,採訪三家為身障與弱勢權益奔走的社會企業,探討他們如何利用科技,解決某種社會痛點,進而建立公司能獨立營運的商業模式。
宇康生科 協助構音障礙者發聲 重建與人溝通的能力
埋首研發咽喉植入物 「大體老師」也助陣
午後,中研院數學家孫嘉梁,正對著手機講話,雖然因腦性麻痺的關係,讓他講話速度較慢,語句也有點不清楚,不過透過一個App(應用程式)輔助,他講的話竟可以完全被轉譯,甚至還能變成文字訊息。
鏡頭轉到地球另一端。一名奧地利口譯員正在開心的跟電視台記者分享,她先前因為喉嚨手術切到神經,導致一邊聲帶出現麻痺,影響到了工作。但就在安裝了一個咽喉植入物後,竟然神奇地復原,恢復正常聲音,讓她可以重回職場。
咽喉植入物 成構音障礙者救星
你可能會很訝異。以上兩個產品,竟都是一家總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公司所設計。
中風、手術、帕金森氏症造成的聲門閉鎖不全,經常導致許多人出現說話不清楚、氣音較重,更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無法正常進食、吸入性肺炎的問題,目前全球約有一.七%的人有構音障礙問題,而現在,有一家台灣新創公司有了解方。
成立於二○一四年的宇康生科,雖然員工人數不多,但它所設計製造的咽喉植入物,目前已經通過歐盟 CE認證,除了賣進歐洲的醫院外,更陸續拿到德國、奧地利、芬蘭當地的保險公司給付資格,累積出貨量已達上百套。
有趣的是,宇康兩位創辦人何冠旻和張嘉原,其實是中年創業,創業前分別是醫師、工程師的他們,何冠旻從小移民奧地利,返台進入馬偕醫院擔任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而擔任公司技術長的張嘉原,在美國博士畢業後留在當地做工程顧問,主要負責還原公安、職場事故現場。
張嘉原回憶,兩人是在一場美國舉辦的台灣童玩節上認識,正巧他們都對創業有些想法。當時,何冠旻主動提到,自己許多病人深受聲門閉鎖不全所苦,而市場上解決的方案,不是每半年就要重新打一次玻尿酸,就是須安裝咽喉植入物。
但,咽喉植入物的缺點在於,有超過三成的患者,多年後必須再次動手術,加上這項產品已二十年沒有創新,因此何冠旻邀請張嘉原一起創業,研發能長期植入在聲帶中的產品,於是,一場橫跨台美兩地、持續超過一年的腦力激盪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