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控產業過去經歷一段辛苦時光,但二二年有幾間公司卻迎來罕見大成長,原因是美國持續嚴控中國安控供應鏈,讓台廠出現轉單。
現在不但傳統安控大廠吃飽,包括台灣電子大廠、晶片設計廠也在裡面尋找新商機。
二○二二年台股整年下跌超過四千點,跌幅逾兩成,然而,就在一片慘綠中,卻有一個族群逆勢大漲,若看其龍頭業者的股價,全年便漲了超過一○○%,這個族群,就是曾被紅色供應鏈重擊、在台股沉寂多年的安控產業。
其中,該族群第一大業者晶睿,二二年股價就從年初的七十多元,一度最高漲到二一七元,總計全年漲幅超過一六○%;就業績面,該公司二二年前三季累計淨利,就賺了半個股本,比二○年與二一年的加總還多。
除了龍頭業者表現優勢外,二線安控業者如昇銳、勝品,同年股價的漲幅也分別超過七○%、五○%,兩家公司在二二年的獲利,也都創下過去至少八年來的新高,其中目前隸屬佳世達集團的勝品,全年更可望賺近一個股本。
但,這個現在堪稱名利雙收的族群,過去卻有超過八年,各家業者在紅色供應鏈衝擊下,不僅業績衰退劇烈,更有公司被迫轉往其他產業另覓出路,堪稱台灣繼面板、LED後,另一個被紅潮打趴的「慘業」。
時間回到一四年。在前一年台灣兩大安控廠晶睿、奇偶都賺近一個股本後,當年起,以海康威視為首的中國安控廠,就祭出「半買半相送」、買硬體送軟體的促銷策略,自此,台灣安控族群陷入長達八年的低潮期。
美制裁陸廠 三千億轉單商機噴發
在那段期間,奇偶的營業額從原本的二十三億元、最低剩下十一億多元,晶睿與勝品的營收雖有成長,但獲利卻一度蒸發超過五成,另一家業者悠克更因為連年虧損,最後導致經營權易主,老牌安控廠敏通更直接棄守、轉戰生技業。
這個慘況,因為一場中美貿易戰產生了改變。一九年底,美國商務部宣布,將中國前兩大監控業者海康、大華,納入實體清單的制裁對象,緊接著,同年,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NDAA),全面限制該國政府標案,不得採購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安控產品。
美國的政策巨腕,帶動了像德商博世(BOSCH)與西門子,美商漢威聯合(Honeywell)、安創(Pelco)、思科(Cisco),開始收回對中國安控業者的代工訂單,轉而找上台灣的安控業者,委由其設計與生產安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