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入最難攻克的醫療領域,新創人工智慧(AI)團隊可以怎麼做?一八年成立的長佳智能,選定的策略是幫醫院「加速」,不是以來AI取代醫師工作,而是找出能夠用AI提高看診效率的應用。這個策略,讓長佳智能如今跨入德國、美國、新加坡與台灣多國客戶,成為全球醫療AI的台灣之光。
從電腦斷層影像判讀腦出血、心電圖數據分析心臟疾病、X光的骨齡輔助診斷,長佳智能都有對應的AI產品可以協助醫生、加速判斷。「以前,醫生看X光判斷小孩子的骨頭,要慢慢翻圖譜比對,沒有經驗的醫師要花快二十分鐘。」長佳智能董事長陳明豐說明,若改以公司的AI應用,「一秒鐘就知道了。」
有別於過去的醫療AI應用,開發者想要做出能取代醫師作用的產品,卻難以打動醫院買單。長佳智能選擇了更務實的開發策略,也就是用AI來節省時間、藉此提升醫病關係,切入醫院真正需要AI的地方。
為什麼是醫病關係?陳明豐解釋,因為醫生忙於判斷病症,沒有足夠時間向病人說明的狀況,「這是醫師現在最常被病人抱怨的。」對醫院而言整體效率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更要緊的,是如何讓醫師有充裕的時間,向病人解釋病情,這才是能讓醫院體現競爭力的地方。
能夠掌握醫院的真正需求,這醫師出身、曾擔任臺大醫院院長得陳明豐,與其他AI新創最大的差異化優勢。過去,陳明豐就關注著科技對於改善醫療的可能,特別是資通訊、大數據的應用,他也曾是臺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的創設人。
也是因為站在醫院的角度思考,讓長佳智能比科技業出身的AI新創,更能看見延伸應用的商機。今年第一季,長佳智能將正式展開在保險業的AI應用,「前十大保險業者,有四家是我們的客戶。」行銷業務處處長廖恩德說道。
在保險領域,長佳智能的作法,是要用AI技術取代保險業的「顧問醫師」。廖恩德舉例,以骨折這個最常見的理賠案件來看,傳統的作法是理賠專員要去連絡醫院取得資料,然後找保險公司合作的顧問醫師確認,一來一往之間不但效率差,「顧問醫師也不是天天都有空,一年如果有五萬件骨折案,會耗掉很多時間。」
透過長佳智能的AI導入,廖恩德表示可以節省保險業者50%的處理時間。能夠抓住醫療市場的真實需求,並且快速布局延伸應用,長佳智能研發長王帝皓說明,長佳智能有大量專業醫師的團隊,是重要的基礎。
「研究AI一直是很熱門的題目,但研究跟產品應用之間的Gap(差距)很大,一班產品跟醫療器材的Gap又更大。」王帝皓表示,能以醫療專業挑選出大數據中,真正有用的小數據,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出符合醫療法規的AI應用,是長佳智能的核心優勢,這個他口中「製程上的最佳化」,正是長佳智能能以短短四年時間,做到國際醫療領域、甚至跨入保險產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