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底,邱大剛經友人介紹,結識時任日本第二大電信商J-phone(現名Softbank)執行長湯普森(John Thompson),對方一看到現觀的產品,便告訴邱大剛:「你們的技術可以協助優化通訊服務,解決網路塞車問題。」
軟體技術建功
為客戶速揪網路阻塞點
隨著日本手機用戶數快速成長,J-phone花了上億美元,四處蓋基地台緩解網路塞車,但要解決問題,還得知道「哪裡」阻塞,而邱大剛在MIT就研發出的定位技術,正好能解決痛點。
原來,他這套軟體分析手機回傳至基地台的數據,就能定位出網路塞車的位置,比起過去電信工程師需要花一天時間,跑遍大街小巷測試哪裡訊號阻塞,現在只要五到十分鐘,就能從電腦裡掌握現場通訊狀況,找出問題,即時調動行動基地台擺放位置。
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觀察,當時全球市場上少有業者提供類似服務,先行者現觀的技術門檻高,但要讓應用落地也得下苦功,「電信數據很複雜,要從中找出哪些是可用的資訊,必定要捲起袖子一個個看。」
不到一年,J-phone就透過現觀的軟體減少九成網路阻塞率。有業界專家指路,現觀的技術很快就奠定,要以優化網路服務為應用方向。
現觀提供一次性軟體買斷服務給電信業者,他們會替客戶估算,欲觀測範圍所需安裝的軟體數量,客戶再依此支付授權費,軟體則安裝在電信商的伺服器上,且3G、4G、5G系統並不通用,也就是說,每當行動通訊技術更迭,業者就得再買一次軟體。
「台灣很多客戶覺得我太年輕,尤其跟電信業者談合作,他們會認為執行長這麼年輕不保險。」他的創業過程看似順利,其實也曾多次因「太年輕」而碰壁。也曾有國內知名創投拒絕投資,原因是台灣硬體當道,不覺得軟體業有利可圖,該創投告訴邱大剛:「我們認為公司成功率是零。」
但邱大剛沒有被擊倒,他不只親赴第一線開發客戶,兩年內更跑遍六十七個國家拜訪電信業者,「被拒絕就跟吃飯一樣平常。」最後靠人牽線,又再拿下中東最大電信商STC的訂單。
邱大剛透露,做國際生意最困難的是文化適應,例如沙國人性格隨興,「曾有業務要求沙國客戶簽約要按標準作業流程,結果鬧到差點丟掉訂單。」為了更接地氣,現觀招募當地人擔任業務來服務客戶,目前全球的業務主管平均資歷都超過十年。
憑著技術實力一步步證明商業可行,現觀在○三年A輪募資募得一百萬美元,由日本五大商社之一丸紅株式會社領投,日本最大壽險公司安田生命旗下創投等投資人跟投。
一二年,現觀又研發出第二代產品CovMo,AI技術從群體進階到可分析並預測個別手機用戶的移動行為,且定位誤差範圍僅落在一個街區內,電信商若沒有這項精準的定位技術協助,就難以優化網路速度及品質。

現觀的軟體只要分析手機回傳至基地台的數據,就能定位出用戶位置,幫助電信商優化網路通訊服務。(攝影/唐紹航)
早十年扎根市場
實力獲讚「隱形冠軍」
新產品問世,加上一五年愛立信、華為等通訊設備商,簡化電信業者輸出電信數據的流程及成本,促使愈來愈多電信商開始用數據優化服務,現觀才在此時,真正迎來大放異彩的機會。
「我們早了十年進入市場,在全世界沒有其他人做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扎根,所以現在業者有這項需求,第一個就會想到我們。」語氣中,邱大剛滿是自信。
這波潮流,也讓原本專注海外市場的現觀,於一六年拿下遠傳電信訂單。時任遠傳策略暨財務管理群執行副總經理李聖珉表示,傳統的檢測方式難以得知室內網路狀況,但現觀是參與評比的廠商中,唯一能分辨出用戶位於室內還是室外的業者,「他們絕對有全球競爭力,可說是一家隱形冠軍。」
不只如此,擁有獨門軟體產品力的現觀,分別在一六及一八年,單靠當地業務人員,就簽下印尼前兩大電信業者,印尼流動電信(Telkomsel)與Indosat Ooredoo。
當時兩家電信商都希望整合印尼各區的電信數據,以優化網路服務,但市面上現有技術,都只能分析單一設備商存取的數據,因此他們看上現觀能整合、分析各式資料的能力,不僅將產品應用於改善網路品質,還用在天災救助,從定位資料找到受難者。
與國際大客戶談了兩年生意,邱大剛不曾親自出馬,讓他笑說自己只剩簽約功能,「但這表示我們的產品受信任。」此後印尼貢獻三成營收,成為最大海外市場。
接連斬獲國際客戶的現觀,成果也展現在業績上。一五年起,現觀的客戶數年均成長率十八%、營收則成長二五%。二二年上半年更交出EPS二‧八九元,幾乎為前兩年全年加總的成績。
法人指出,行動網路數據流量每十八個月就會翻一倍,接下來5G應用,電信商更需要現觀協助優化基地台布建地點及網路服務,有望成為台灣下一家AI獨角獸。不過軟體業搶才激烈,如何招募並留住人才,是未來公司發展的挑戰之一。
現觀的英文名Groundhog有土撥鼠之意,在北美文化中,能預測春天是否來臨。從不被投資人看好,到立足國際市場,邱大剛正是靠著不怕失敗的決心,帶領這隻土撥鼠,找到自己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