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專做AR導航系統的新創,二○一七年創立以來一路茁壯。
從被投資人拒絕超過三百次、手機應用失敗到被谷歌收購,它究竟有什麼能耐?
打開車內AR(擴增實境)導航,螢幕出現的是與車外一模一樣的街景,地上箭頭顯示,前方麥當勞要右轉,駕駛再也不用直盯螢幕或找路牌,自己估算幾百公尺後要往哪轉。不僅如此,這套導航還能告訴你前方有哪些商家,附近哪裡有停車位,大大提升駕駛體驗。
這套結合AI辨識技術、能幫助駕駛降低迷路困擾的AR導航系統,出於總部位在加州矽谷的新創公司Phiar之手,現年四十一歲的創辦人余正平來自台灣。
二○一七年成立後,它曾獲管理資金規模達七十五億美元的創投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北美最大汽車保險業者旗下創投State Farm Ventures等二十五家創投投資,二二年九月更被谷歌收購,收購前估值逾九億新台幣。
「一棵樹只有一顆柳丁(指成功的果實),你蒙著眼要怎麼找?只能一根一根樹枝慢慢摸。我們就是要用盡所有方式跟管道,試著找到那顆柳丁。」接受本刊越洋專訪時,余正平不諱言創業以來沒放過一天假,憑著這股衝勁,五年後終於獲得谷歌青睞。由於保密協議,谷歌不透露收購細節與金額。
外界好奇,這家只有二十人、前四年沒營收的新創,為什麼能被全球最大網路公司看上?
一七年,余正平還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專精電腦視覺,也就是教電腦學習如何和人眼一樣辨識物件,雖然當時他已決定走教職,但心底仍埋著一個從大學時代就有的創業夢。
來到波士頓,他經常因開車迷路錯過與教授的會議,「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有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讓我在車裡直接看到真實路線?」
余正平發現,如果用二維地圖導航,得將視線同時集中在道路與螢幕上,開過頭、轉錯彎還是不計其數,若能結合AI認路技術與AR影像做成導航系統,既在他的專業領域,又能幫駕駛人降低迷路頻率。
為了實踐想法,他找上同在波士頓工作的大學學弟布里斯科(James Briscoe)成立Phiar,構想以汽車導航系統商TomTom、Here的地圖為基底,再用AI辨識道路、物件,設計出可安裝在手機上的AR導航軟體,「我拿樣本給Uber司機看,他們非常喜歡,還問哪裡可以下載!」
潛在用戶的支持給了他信心,兩人就在哈佛創新實驗室裡的一張辦公桌,開啟事業,布里斯科負責技術研發,余正平則扛起募資和招募任務,還有一名AI專家提供技術協助。
問題來了,從學術界跳進新創圈,余正平不懂如何「找錢」,只能先透過一周參加三次講座,結識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