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地處台灣最南與最北的直轄市,高雄與新北擁有腹地廣大、人口數多、產業多元等特性。然而,近幾年在產業發展與區域聚落上出現哪些轉變呢?
由《今周刊》今(9)日舉辦的「經濟關鍵報告論壇」,邀請來自各地產官學界人士齊聚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首先由高雄市揭露發展藍圖。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提到,高雄近幾十年經歷了輕工業、出口加工與重工業時期,工業底韻相當深厚;而未來高雄產業的轉型,將朝向「S狀廊帶」發展。
羅達生表示,市府透過招商更多科技大廠進駐,來促進高雄產業活絡;另外,也藉由科技協助既有產業數位轉型,進而改變城市的樣貌。他舉例,去年高雄各行業的營利銷售總額首度破5.5兆,成長幅度達 23.3%;各產業投資總額達新臺幣 5,690 億元。
高雄市產業發展主要為第二級產業。其中,化學材料、基本金屬、電子零組件等行業,佔製造業產值 66%。談及未來轉型計畫,羅達生表示,從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為起點,串聯「亞灣 5G AIoT 創新園區」、仁武、楠梓、橋頭、高雄等科技園區,形成一個「S狀廊帶」的產業生態系。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
羅達生指出,在「S狀產業廊帶」帶動下,將打造高雄完整半導體業鏈。目前有日月光、穎崴等封裝廠進駐,在設計與設備上也具一定產業規模。現今也有華邦電、穩懋等晶圓製造廠的進駐,期盼未來在台積電的進駐下,讓半導體聚落更完整,並打入全球晶圓供應鏈。
在完整半導體產業鏈帶動下,羅達生期盼高雄能將既有的航太、醫材等產業,與電動車的新興產業趨勢結合,打造「兆元產業聚落」。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
緊接著由新北市登場,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提到,市長侯友宜在這8年來勤走基層,以「安居樂業」為城市發展主軸,進一步規劃經濟發展。並強調在產業與環評的過程中,不僅要取得平衡,更以「林口三井 Outlet」開發案為例,指出向企業直指問題核心,以促進產業合作效率的重要性。
「我們擁有國際級海空運輸、加上捷運「三環六線」建設陸續到位,交通便利為新北產業發展的最大優勢,可有效串聯北北基桃近一千萬人口。」劉和然表示。未來新北將有「六大區域產業核心」。分別為智慧物流、金融與數位科技、智慧製造、生技資通訊、高階醫材與綠能智慧電動車、傳產加值等六項主軸。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
配合政府「淨零碳排」政策,劉和然指出,今年在南亞燃煤廠退場後,新北距離「無煤城市」更邁進一大步。未來將以大型開發零碳設計、第二行政中心碳中和、八里淨零碳示範區等「2030年三大零碳藍圖」,搭配公共運輸推廣、交通載具電動化、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等措施,真正落實「無煤城市」。
聚焦新北產業推展策略,劉和然提出「NTCD」四大主軸。透過區域整合、基地延伸與產業聯盟多元強化,形成產業網絡(Network);提出重點計畫來輔導產業轉型,將工業區「立體化」(Trasformation);提振庶民經濟、拓展出口行銷、建立新北產業品牌,還要培育電商、行銷人才,以達到國際產業城市(Commerce);以及新增園區開發、重塑產業聚落(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