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風光完成移機大典,冠蓋雲集的場面,讓全世界見識到台積電的重要性,以及美國重振半導體製造的決心。不過,投資額從120億美元加碼至400億美元,製程技術及產能規畫都比原先預期高出不少,未來會對全球及台灣帶來何種衝擊,很值得進一步探討。
其中,擴大美國先進製程投資,對台積電這家龍頭大廠的影響為何?台灣政府在這個關鍵時刻又應該有什麼作為?在大家喊出game changer(遊戲規則改變者)時,台灣該如何繼續扮演改變產業的角色,還是被動地被改變,顯然是下階段必須思考的重大議題。
在許多貴賓的談話中,我注意到台積電大客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勲說的話,「台積電赴美投資是改變遊戲規則的發展,設廠美國,會成為所有客戶更強大的夥伴;台積電的核心和靈魂在台灣,不因設美國廠而改變。」
黃仁勲不愧是張忠謀晶圓代工事業最佳的伙伴,兩句話就把重點講完了。
從黃仁勲的話做延伸,意思就是,儘管台積電被迫到美國設廠,但這是在美國政府強力運作下,不得不強化與占六成比重的美國客戶,建立更強大夥伴關係的動作。至於台積電的核心和靈魂,也就是最強的技術及難度最高的研發,都還是留在台灣。
對每個企業CEO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每個重大轉折點時,找到對企業最有利的決策。地緣政治已持續五、六年,大國博弈與政治介入,完全改變全球化的布局,像台積電這種龍頭企業,自然無法迴避要重新做選擇。
對劉德音與魏哲家來說,五年前最重要的抉擇,就是要不要投資美國,如果不投資比投資的後果更嚴重,會因為美國政府及獎勵政策等的改變,而造成失去客戶及市占下滑的結果,CEO就不可能選擇不投資,因為不投資才是最大風險。
在美國設廠 先進技術研發團隊仍在台灣
而且,如果美國的國家政策就是要恢復半導體製造實力,即使無法重回當年全球市占三成以上的盛況,但只要多增加5%到10%,台積電都不能冒這種被三星及英特爾拿走客戶的風險。
至於台積電把多少先進技術及產能移到美國,「核心和靈魂」留在哪裡,更是值得討論的重點。
台積美國一、二期新廠預定2024年及2026年量產,屆時兩座廠月產能將達5萬片。以台積電目前月產能130萬片來算,美國廠約占現在全部產能的4%,但若以7奈米以上先進製程來算,推估美國廠產能可能佔到一成以上。
台積電掌握全球九成以上先進製程的技術及產能,所有美歐強權都想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四年後台積電把10%以上先進製程產能放在美國,算是對美國有些交待了,也意謂美國將僅次於台灣,成為台積電先進製程的第二個生產據點。
10%的數字是推估的,目前台積電也沒明確表示,加重美國投資後,台灣同級的製程及產能計畫有沒有調整,但若以10%的比重來看,應該還不算是很超過。我猜想,黃仁勲說台積電的「核心和靈魂」還在台灣,不因設美國廠而改變,顯然應該就是在說這件事,台積電應該還會有九成先進製程放在台灣。
對於台積電的研發及技術是否外流的問題,目前大家討論重點都是N-1或N-2,但卻不見得理解,為何台積電最先進技術一定會留在台灣?其實最關鍵的原因,是台積電的研發團隊都還在台灣,目前搬不走,以後應該也不會搬走。
台積電最高階的製程技術會留在台灣,2奈米、1奈米技術會在台灣研發,這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不用討論,一點都沒有懷疑的空間。
因為台積電的研發團隊目前都在台灣,開發出來的最新製程,要和量產工廠緊密配合,要不斷進行各種機台的調整修正才能縮短學習曲線,才能在最短時間將量產的良率及交期做到最好,這是需要研發團隊與量產工廠緊密配合才做得到的。
台積電全球有6.5萬名員工,工程師有5萬名,幾乎都在台灣,35年研發量產密切配合所建立的競爭基礎,未來一定會留在台灣做,台積電想在海外找到那麼多工程師,以現在的國際情勢來看,根本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果那一天台積電要把研發移到海外,那才是嚴重的大事,但這種情況很顯然不太會發生。
因此對台積電來說,目前的美國產線可以視為是一個量產工廠,至於製程研發都會集中在台灣做。當然,台積電美國還是會做研發,但研發重心會和台灣不同。
摩爾定律很快就要碰到障礙,1奈米或0.5奈米就是大家公認難以跨躍的天險,技術最領先的台積電,將比三星及英特爾都更早遇到這個問題。
如何跨躍摩爾定律在0.5奈米時的難關,台積電必須與所有半導體設備、零件及材料供應商合作,更要研究及探索最新的電子、物理、光學、材料等,這些研發人才若放在基礎研究能量最強大的美國,應該會比放在台灣更有優勢。當然,這些美國台積電研發出來更先進的製程技術,還是要再回到台灣大本營進行良率提升及改善,台灣的核心和靈魂依然還在。
美國有堅強司法體系 台積電技術不至於外洩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台積電把最先進技術留在台灣,但赴海外設的工廠技術相當先進,會不會形成與同業交流更多,以致於競爭對手更快速地學習及追趕,這是目前不少人會產生的疑慮。
在台積電大典時,眾多外資也發表評估報告,普遍都示警台積電股東報酬率將跳水,另外外資也連續多天賣超台積電。最有效率的股市,已表達對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的不放心。
我相信,台積電美國的技術不會被偷被搶,這種事不容許發生在美國,台積電的營業祕密應該也不可能被員工拿出去使用,美國有很強的司法體系,會給想投機取巧的不法之徒很嚴厲的懲罰。
但是,台積電美國工廠就設在亞歷桑那州競爭對手英特爾的旁邊,在自由流動的人力市場中,雙方員工自然會交流,而且英特爾的薪資水平比台積電要好很多,未來如何留住員工,如何把代工這件事做得很高尚,讓美國員工想加入,這是台積電管理上很大的挑戰。
台積電去美國,肯定會刺激英特爾晶圓代工加速發展。當設在旁邊的台積電工廠已量產5奈米,英特爾自家還停留在10奈米時,這會激發出內部多大士氣?英特爾主管只要每天碎碎念,肯定會讓員工皮繃緊一點。台積電這條「鯰魚」,可以給美國製造帶來多少激勵,顯然是可以預期的。
在台積電美國移機大典的同時,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剛好飛來台灣拜訪客戶,不知道是不是刻意選擇,這位不斷唱衰台灣很危險的CEO,就是不想讓台積電搶走所有鎂光燈。季辛格還發了一則twitter,肯定台積電對美國製造的支持。
季辛格會用美國製造這一點來肯定台積電,很可能也是因為,台積電去英特爾旁邊設廠,對英特爾有加分作用。
所有產業競爭都存在競合關係,任何競爭中都可以一點點合作機會。台積電去美國設廠,壯大美國製造實力,擴大及健全供應鏈,這對英特爾來說也大有好處,除了英特爾也可以下單台積電,趕快彌補被超微吃掉的一大塊市場,更可以共享台積電供應商帶來的各種服務,未來英特爾若再撈到一些台積電外流出來的員工,對英特爾加分可能更大。
或許,這就是季辛格肯定台積電的地方,當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全力加持亞歷桑那後,對英特爾一定有好處,難怪他在台灣參加活動時還是笑得很開心。
所有上面提到的風險,都是台積電投資美國可能要面臨的各種挑戰,CEO既然決定投資了,所有相關風險都要想辦法克服。這些都將考驗台積電經營團隊的管理能力,或許劉德音與魏哲家有很大的表現空間,有機會讓張忠謀過去遇到的惡夢變美夢。
美歐建立預警機制 台灣應盡力參與
我還想強調一點,在地緣政治下,政府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當張忠謀說出,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快死了,全球的供需情況勢必會出現更多黑天鵝,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台灣政府有必要做企業的後盾,為產業海外發展爭取更多空間。
我注意到,在台積電美國移機典禮前一天,美國及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部長級會議在華府舉行,雙方就建立半導體供應鏈中斷的「預警機制」達成共識,提升在先進技術、供應鏈與氣候政策等領域合作,這也是拜登政府強化與盟友關係,以及反制中國影響力的努力。
過去三年,影響全球供需的變數太多,從疫情帶來的停工減產,導致嚴重的供需不平衡,更造成像汽車IC出現斷鏈情況。此外,日、韓也因二戰賠償問題槓上,日方禁止光阻劑、氟化氫等幾乎壟斷的材料出口南韓,讓南韓半導體業嚇出一身冷汗。
另外,美歐的預警機制,也可能在跨國併購上發揮影響力,過去幾年英、德等歐盟大國,都有半導體公司被中國企業併購的案例,但最終也都出現被擋下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預警機制要面對的是日益不確定的政治及產業變局。當世界各國為了供應鏈韌性,不惜打破全球分工體系,每個國家都要自建晶圓廠,產業的供需變數一定大幅增加,未來產能供過於求的情況很可能出現,對台灣以半導體立國的產業結構也會有很大的衝擊,台灣政府若無法納入美歐的預警機制體系,也應該想辦法參與,才不致發生悲劇後果。
最後做一點結論,台灣企業努力在全球征戰,海外布局不斷增加,這絕對是好事一件,但不同政治勢力在這個議題上翻雲覆雨,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台灣企業進軍全世界,不只是台灣實力的延伸,更是台灣年輕人放膽高飛的機會,如果大家珍惜台灣,一定會希望台灣的子弟,可以胸懷天下,到世界各地發光發熱,這是台積電美國擴廠,對一向身陷職涯困境的台灣年輕人很重大的意義。
但是,在企業往海外發展時,政府有責任,為整體產業做更完整的規畫,在全球化及自由貿易徹底改變風貌的此刻,政府有必要承擔更多責任,包括多少的海外投資是可以接受的,有沒有一個上限或比重,輸出的難度及深度,10%的先進製程技術設在海外,能不能畫出一條警戒線,哪些是我們要留著的,哪些是可以輸出的,這些事情都不容易做,但都很重要,提醒我們的政府部門必須思考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