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力推「創新板」上路,相關配套措施也積極鬆綁,就是要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幫助台灣的新創公司募資。
為打通新創公司上市與資金的任督二脈,並將更多優質新創留在台灣,二○二一年起,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創新板」,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則闢建「戰略新板」,允許尚未獲利、市值偏低的企業申請掛牌。
其中,證交所不但喊出今年底創新板掛牌企業家數將上看十家,並在短時間內已將合格投資人開戶數衝至十萬戶。
加速這十萬戶投資人開戶的推力,除了有證交所舉辦「推廣創新板合格投資人競賽獎勵活動」,國內證券業承銷商元大、富邦、第一金證,也力拚證交所積分卯力開發客戶,邀請新開戶的專業投資人加簽創新板承諾書,都替創新板先有了一個漂亮的起手式。
觀望氣氛濃 主管機關壓力大
「Gogoro與完美移動都是台灣培育出來的新創獨角獸公司,但最後上市地點卻不在台灣,而是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模式,到美國掛牌,面對外界『台灣資本市場留不住這些新創獨角獸公司』的責難,證券主管機關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不管是『戰略新板』還是『創新板』,都是上述思惟下所產生的新制度。」一位國內證券承銷部門主管道出證券主管機關背後的邏輯。
只是,儘管證券期貨局已陸續鬆綁申請掛牌條件,持續打造有利企業掛牌的籌資環境,相較於戰略新板已有十七家公司登錄掛牌,創新板目前順利掛牌的只有「錼創科技-KY創」一家,另有兩家「雲豹能源」與「泓德能源」,則是在申請中,近日鴻海集團旗下電動車子公司「鴻華先進」,也規畫下一季登創新板。
面對創新板年底十家掛牌的高難度目標,證交所在今年九月大幅調降創新板上市標準,第一類為鎖定產銷尚未達規模經濟或輕資產的公司,如電商、數位科技及軟體服務等,市值從十五億元降為十億元,營收條件也從近四季財報合計不低於一・五億元,調整為一億元;第二類則為生醫類,市值門檻三十億元,降為二十億元。另第三類則維持市值四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