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兩國對峙,科技戰持續升溫的情況下,晶片儼然已成戰略物資,也讓台灣半導體產業,顯得更加重要,雖然市場近期傳出,供應鏈「去台化」的說法;但,經濟部長王美花在接受《今周刊》數位內容部專訪時,明確表示,台灣具備先進製程優勢、擁有完整產業生態系,因此不可能發生「去台化」現象。
今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事後,中共便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大規模軍演,令他國對台灣的安全性,感到擔憂,供應鏈「去台化」的聲音,便隨之而生。
對於上述情形,王美花認為,受中國不斷威嚇影響,他國對台灣進行風險評估,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基於以下3個原因,台灣民眾其實不必隨「去台化」說法起舞。
首先,歷經40年發展,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系,已相當完整;其次,台灣有許多優秀人才,投身半導體產業,無論生產、營運發生任何狀況,都能立即因應;最後,政府提供科學園區、一站式管理等支持措施,也加速了半導體產業成長。
▲王美花強調,一定會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繼續深耕。
3因素消弭「去台化」疑慮 外商加碼投資表態力挺
「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一樣,有如此完整的供應鏈。」王美花強調,半導體是支撐台灣經濟、國安的關鍵產業,「我們當然會讓半導體,在台灣繼續深耕,國人要理解,應該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好好生存,而不是看到外國媒體講『去台化』,就跟著講,這對台灣不是好事,而且也不可能『去台化』。」
基於以上原因,包括美商英特格(Entegris)、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德商默克(Merck)等半導體材料、設備供應商,近年皆陸續「加碼」投資台灣。
日前,荷商艾司摩爾(ASML),亦宣布擴大對台投資,且是該公司有史以來,在台灣最大規模的投資。王美花認為,由此可見,台灣優良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對外資極具吸引力,所謂「去台化」並非事實,「因為最好、最先進的製程,都在台灣。」
此外,「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豪砸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ADR,也被外界視為,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肯定。王美花指出,無論從技術、營運、獲利等層面觀察,台積電都是世界一流的公司,巴菲特大買台積電,代表他把台積電的各項資訊,掌握得很深入、透徹。
傳台積電1奈米廠落腳龍潭 政府早已展開事前作業
外傳台積電1奈米廠,將落腳龍潭科學園區;對此,王美花回應,當重要廠商有意擴廠時,政府一定要事先作業,確保能提供土地、水、電等基礎設施。
王美花稱,龍潭的地理位置接近新竹,「桃園到新竹這個廊帶,相對是方便的」,土地徵收作業要先完成,廠商才有辦法展開建設,「我們常講,在台灣,你要找半導體供應鏈,都是『搭高鐵1小時內』,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其他國家,這是難以想像的。」
用水方面,王美花說,桃園市長鄭文燦在8年任期內,大力提升汙水下水道接管率,據評估,受益於該政策,平均每日可對龍潭科學園區供水10萬噸,若再加上業者廠內的循環再生水,共計約13萬噸,既可滿足產業所需,也不會排擠到水庫用水,「鄭文燦幾年前就開始做這個建設(汙水下水道),我覺得他很有遠見。」
至於電力,除了大潭電廠之外,還須設置變電所,相關工作,也要事前準備,「變電所不是今天說,明天就蓋得起來。這就是為什麼,蓋廠之前,我們都得先準備,因為光是準備時間,就要好幾年。」王美花表示。
在王美花看來,若台積電1奈米廠確定落腳龍潭,最大的意義,就是先進製程根留台灣,使半導體供應鏈更完整,且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2018至2022年台灣IC產業產值。(圖片、資料來源:TSIA、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台灣經濟基本面穩健 半導體產值、就業、稅收貢獻良多
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及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2021全年,台灣IC產業產值達新台幣4兆820億元,年增26.7%,且估計今年可望再成長17%以上。王美花認為,包括產值、就業人口(含直接、間接),以及半導體相關產業替政府帶來的稅收,都對台灣經濟貢獻良多。
為因應居高不下的通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啟動升息循環,導致金融市場震盪加劇,經濟情勢混沌不明;然而,在前述大環境下,台灣的經濟成長、通膨率表現,仍相對穩定。
王美花不諱言,台灣多少會受到國際景氣影響,不過,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健;面對升息、通膨、俄烏戰爭、中國動態清零政策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台灣必須謹慎因應,「但,對於未來經濟前景,我們不悲觀。」